-
1 # 小蝸牛育兒
-
2 # 清澈純淨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一書中說:“真正的教育,是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換醒另一個靈魂。”
每當看到這段話,內心總會引起震撼,教育本身繁瑣枯燥,但哲學家以詩一樣意境,用優美的語言,把教育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教育不再是單純的你學我教,也不再是高壓的強制性地輸出灌入,而是從內心深處去觸動,去影響,去感化,從而達到人與人之間和心與心之間所產生的共嗚與共震,用精神的力量去感化他人的心靈。
教育是一種手段,而教書的真正目的,其實是在育人。
回顧古今中外,一些偉大的人物和名人,無不是受到某種思想和某些優秀人物的影響而成就的。
李大釗作為毛澤東的老師,被毛主席稱為“真正的老師”。最初受李大釗宣傳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影響,革命者和革命者的心靈產生了深刻的碰撞,共同的革命志向,使他們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者,也就有了新中國的締造者,一代偉人毛澤東。
良好的教育,無不浸潤著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父母的言談舉止,言傳身教,更是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與否,和父母的一言一行有著密切的關係。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傳遞給他人的巨大的精神能量,使其能夠健康的茁壯成長,這樣的教育,便是正確的引導,使其精神健康向上,這便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
3 # 濟源高魁
操曹的龜雖壽一詞中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他沒有許多老年人悲觀喪氣的思想,今天我也來附上幾句。隨便寫望指正。
人生風雨數春秋,
海里浪裡敢暢遊。
紅塵往事俱忘記,
搏濤擊浪志未休。
-
4 # 緯度風雲
說到震撼的句子,“我滅你,與你無關”。
你沒有錯沒有罪,為什麼要滅你,只要一個原因,你成為了阻礙,前進路上的阻礙,趨勢的阻礙,歷史發展的阻礙,必然被淘汰或滅掉。
雖是殘酷無情,但我贊成這觀點。
說的共鳴的句子,是關於“知止”的。
昔者,我感悟人生,總結:知止是智,自律為修。
接下來,我看到了隋朝大儒王通,字文中子的《止學》,“小智為謀,大智知止”。不禁感慨:一個人知道適時剎車,且能夠剎得住的人,非是高人,亦非尋常之輩。
然後看到,曾國藩感慨:《止學》乃人生行為之約束,忽略此學,智者必有一失。
在當代李嘉誠感慨:知利之止,知欲之止,為知人生之成局。
不敢與上者同日而語,不敢說與上者英雄所見略同,一介俗人有此感悟,甚幸。
回覆列表
成年人的世界,是苦中作樂,更是劫後餘生。
就像劉同說過的那句話:
凡事總有過去的時候,回頭看看劫後餘生的自己,原來,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褚橙直入人心的宣傳語: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橙)。
正如任正非所說,燒不死的鳥是鳳凰,逆商,最終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
正如沈從文在《邊城》中說的:
“不要刨根問底別人的過去,那可能是永遠不想觸碰的回憶。等,一城煙雨;渡,一世情緣。”
著名女作家三毛在隨筆中寫道:“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尼采《在陰影中向太陽奔跑》有這樣一句話: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
巴頓將軍曾說過: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的:
“對於教育孩子,除了言傳身教和陪伴,沒有任何捷徑可循。”
有遠見的父母,讓孩子心懷感恩,才是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的必修課。
就像畢淑敏說的那樣:“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