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山人自有妙計v

    包袱在人不在哏,正如郭德綱說的這個包袱我說可樂別人說就不一定可樂。包袱創作在於時事和正在身邊的熱點,在加上點先人對各種哏的解釋和加工,簡單點說就是用昨天的啤酒瓶裝上今天的啤酒…其實你聽多了相聲就會發現包袱其實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基於的熱點和時事不同罷了…

  • 2 # 別點老爺我

    說實在的包袱就是在想不到的時候抖出來才有笑果。還有要發明新梗才能引領人心。而不是嚼老梗。讓觀眾笑10次才可能讓觀眾喜歡你。但兩次沒笑點、沒新意的表演就能讓你失去關注。想逗樂觀眾對相聲演員自身的才能要求也是比較高的。所以不是哪個都能成為郭德綱于謙之流。

  • 3 # 懶貓看球

    相聲裡引人發笑的藝術語言叫"包袱"。它是相聲演員沿用的術語,實際上它和笑料、噱頭的意思完全一樣。運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過程。

    一般說一段笑話,有一兩個"包袱"就可以了。一段相聲則至少得有四五個"包袱",否則容易一溫到底,影響演出效果。關鍵在於系包袱,這個過程弄得好了,抖出來的包袱自然又響又亮,有些相聲就是一個一個段子組成的,沒辦法把人帶到情境中,如果能帶入情景,這個包袱的效果肯定會更好。詳情請聽郭德綱老師的相聲。

  • 4 # 四季文史

    我們知道,包袱(baggage)是相聲的術語,指的是經過細密組織、鋪墊,達到的喜劇效果。包袱是逗笑觀眾的主要部分。很多人把“包袱”和笑料畫等號,這是不對的。“包袱”是相聲的術語,指的是經過細密組織、鋪墊,達到的喜劇效果。比如老一輩的馬三立說的《逗你玩》,前面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這個賊怎麼跟小虎做遊戲,怎麼教他念自己的名字,經過這麼多的鋪墊,三番四抖,最後賊來了,把小虎媽晾在外面的被單偷走了,達到讓觀眾開懷大笑的效果。再比如現在的岳雲鵬,摳搜勁彰顯這個時代的尷尬與無奈,都是一樣的道理。而笑料就是非常簡單的透過語言動作即時達到讓觀眾發笑的目的,比如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一個男服務生把蛋糕扣到客人頭上,這是屬於淺層次的幽默手法。好的相聲包袱化解一絲惆悵。相聲界,如德雲社還有截至目前相聲界學歷比較高的苗阜王聲組合等等。既要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又要把握好分寸,謔而不虐者方為上乘。相聲的抖“包袱兒”,列入“逗”的技法之中,在結構包袱兒時,常常使用“三翻四抖”的手法。三翻四抖,又叫“三頂四撞”,就是說捧哏的領會不到逗哏的話,到第三翻包袱兒才抖落開了。三翻是反覆鋪墊的意思,不一定正好三翻。侯寶林在其《侯寶林談相聲》中將包袱兒構成的藝術手段歸納成兩大類:一類是用直接的方法構成包袱兒,或直接將內容加以強調(重複,機辯);或將內容加以誇大(誇張);或以揭露的方式將內容予以否定(否定,矛盾)。另一類是用間接的方法構成包袱兒,或有意先將內容加以歪曲(曲解,雙關,錯覺,誤會);或借媒介將內容加以陪襯(映襯、對照、假託、道反、譬喻、假借)。所以說了這麼多,希望你可以經常聽一聽這方面的曲藝,有時候收穫甚多也不一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校禁酒令為何惹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