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藍天英媽

    從事幼兒教育有十幾年,主要也是主攻幼兒數學和美術這一塊,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幼兒的認知能力,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4點去培養

    ⭐️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

    學齡前的孩子思維主要是直觀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也就是說孩子不能理解抽象的東西,只能看到具體的東西,我們培養他的數感,就要把握生活中的機會,鼓勵幼兒在生活環境中去發現,探究各種與數學有關的的事物

    比如你拿一個數字“2"叫寶寶認識這個2,單獨拿一張字卡,叫他認識相信他要記特別久,而且也容易忘,如果你先拿2個蘋果來告訴他,2個蘋果寶寶對應的就是數字寶寶2,再亮出對應字卡,幼兒就能快速記住,因為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數字是很抽象的東西,但是拿實物蘋果,它是具體的東西,是符合了他們的這個年齡特徵去學習記憶的。

    ⭐️通過各種遊戲中提高幼兒對數學的探索興趣

    美國著名學者拉夫·科斯特遊戲的定義認為:遊戲就是在快樂中學會某種本領的活動。這一定義非常直白的告訴了我們,遊戲與學習的關係,對學齡前兒童來說,遊戲就是學習,因為就孩子天生愛玩遊戲。

    比如我們在教孩子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係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開超市",幼兒扮演收銀員,爸爸媽媽扮演顧客,幼兒是很樂於參與其中的,爸爸媽媽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的引導幼兒正確找零錢,也可以輪流轉換角色扮演。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也便於了幼兒更好的掌握。

    ⭐️讓孩子自主探索,主動來內化數學概念

    讓學齡前的兒童從機械式的記憶為主的學習轉向主動構建為主的學習,孩子通過自主實際操作學習體驗到了學習過程,在各種操作活動中,主動內化數學概念。在親歷操作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可以獲得較為深刻的經驗,有著較為深入思考的機會,從而養成良好的思維與學習習慣。

    ⭐️學習過程中拓展數學能力

    培養孩子學習數感,其實也就是將具體事物抽象化。我們培養孩子的數感,不僅僅是培養數學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為了理解和運用這些數學知識,是一種數學過程能力的發展,也是能起到提升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我們教學齡前兒童認識,按規律排序時,可以從簡單的ABAB規律中,逐步讓孩子拓展到ABBABB或ABCABC。

    我們在培養學齡前兒童的數感時,要遵從幼兒身心發展,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愉快成功的體驗。

  • 2 # 意工坊2015

    從實物開始訓練。一個蘋果,兩個蘋果,放在一起幾個蘋果啊,這是很直觀,小孩子在十以內弄明白。多、少,加、減等等。再讓小孩背誦1到20,到30,…到100…慢慢體會,熟能生巧。

  • 3 # 果凍香橙

    學齡期兒童有兩點能力培養非常重要,一個是對數字的敏感度,另外一個是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這兩點對於孩子以後的語文和數學學習影響很大。想要培養孩子的數感,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1.生活。即和咱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入手。比如水果,玩具等,讓孩子學會簡單的數數,按照人頭平均分配。2.圖書。短小的文章,兒歌,讓孩子認字並統計字數。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玩數獨,珠算。通過這些練習,讓孩子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喜歡推理,喜歡思考。

  • 4 # WOW天降琦才

    除了家長們說的繪本、遊戲、生活中的情境外,不得不說,我確實用了一些大部分家長可能會反對的“應試教育”方式——做了簡單的數學題,對我家小神獸還是很有幫助的。生活情境+簡單習題,兩者好像可以相互作用,二寶的數感明顯的提升。例如跟姐姐分東西的時候,會說“姐姐,我分你3個,我2個,5-3=2”;做題的時候會自己看圖編情境,“姐姐盤子裡有3根香蕉,我盤子裡有2根,一共有5根”。結合二寶的吃貨特質,有關吃的內容,反應就特別快。

  • 5 # 蔓草閱讀Reading

    從生活中常見物品開始培養,漸漸引導。

    比如,看見各種小動物,讓孩子去數數,來,我們來數數有幾隻小鳥,飛走了幾隻,還剩幾隻

    上下樓梯,臺階,邊上邊數,還要說方位詞,上去,下來,右手拿,左手拿,前面有什麼,你後面有什麼,剛開始不要用提問形式,容易打消孩子積極性,用陳述的方式,不斷重複去告訴他,時間長了,自己就會了!

    用積木帶孩子認識各種形狀,陪她一起堆積木,媽媽放個三角形,寶寶你來放個正方形,再來一個長方形,圓形…寶寶懂一些了,就問家裡有哪些物品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穿衣服,鞋子,襪子時,告訴孩子,穿了幾件,還有幾件,你來穿另一隻…

    家裡常見的形狀物品,配對,排列,認識相關方面知識!

    也可以藉助有趣生動的數學繪本,帶孩子學習數的概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翻糖蛋糕多長時間能學會?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