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藍ME

    小米永遠不會成為華為的競爭對手,主要是兩個公司的基因和戰略有根本的不同!就像是兩條導軌上的車,不會有競爭的關係,儘管目前他們都有智慧手機業務!研究一下兩家公司的靈魂人物的出身、性格和世界觀,公司的組織架構和對上市的態度,基本就可以得出以上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有可能形成壟斷性生意或局面,而小米不太可能!

    也可以說華為是處在戰略層面上的公司,而小米是處在戰術層面上的公司。

  • 2 # 讓時間來鑑定

    單從體量上這兩個企業是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就但從2018年的總收入來看好了,小米公佈的2018年小米的總收入1749億元人民幣,而華為的總收入達到創紀錄的7212億人民幣。華為的總收入是小米的4倍多。淨利潤華為都不知是小米的好幾倍,因為華為有自己的專利,所以利潤會更高。小米如果想整體全部超越華為而且在5年內。那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小米有變革性的突破。

    如果單從手機業務比較的話,華為2018年出貨量2.06億部,市場份額14.7%,而小米2018年出貨量達1.226億部,市場份額8.7%。如果單從5年後手機業務趕上華為理論上還是有可能的。但是即便是出貨量趕超華為了,但是手機的淨利潤也很難超越。眾所周知在5G方面華為累計了大量的專利。而小米卻是寥寥無幾。小米採用的是高通的晶片,而高通的專利費可以說是相當的昂貴。所以壓榨了小米的淨利潤,而華為和高通有專利相互授權可以減小付給高通的專利費用。

  • 3 # 談財論道

    我認為會的,也可能會成為唯一的競爭對手。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經營領域。華為經營領域包含通訊裝置、運營商服務、手機及智慧產品等。可以說基本都是現在比較熱門並且能掙錢的行業,很有發展潛力。小米公司一直以鐵人三項自居,也包含硬體、軟體及服務,同樣屬於潛力行業,在可預見的將來大部分業務可能都會和華為展開直面競爭。

    第二,研發實力。華為的研發能力不是吹的,每年以億為單位的研發費用足以甩開對手幾條街,可以說在中國獨領風騷。小米公司同樣注重研發能力,每年研發費用增長超過60%,可以說潛力巨大。

    第三,創始人的魅力與能力。雷軍是網際網路圈子裡的老江湖,有過創業經歷並且投資多家企業,經驗豐富,能力足以掌舵一個跨過大型企業。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堅持讓利消費者,很值得尊敬。任正非也是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家,自己股份佔比很低,並且堅持不上市,以免受到外界干擾,華為才用了輪值經理人的策論,基本不會出現京東式創始人風險。

    第四,未來佈局。華為押注5G網路及手機業務,並且積極爭取國內國際訂單,雖然有美國干擾,仍然逆勢上揚。小米發力物聯網與手機業務,多品牌,多投資,目前已經處於物聯網前列。可以預見的將來手機業務,物聯網業務都將是兩者競爭的主戰場,這個範圍將不僅僅是國內市場。國際市場也會是血雨腥風。

    無論如何兩個優秀的企業將在未來展開角逐,讓我們拭目以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眼裡自帶沙子的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