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軋嘴獸

    要理解這兩句話,不能單獨從字面意思去理解。

    首先要找到這兩句話的出處。項羽那句出自《垓下歌》原文是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劉邦那句出自《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其次要看寫這兩句話時的背景。項羽是在垓下之圍,窮途末路時唱出的這首歌,直到死前,項羽都覺得自己很能打,可惜運氣不好,最終還是失敗了,可惜了烏騅馬和虞姬。可以說,到最後,項羽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失敗,他所看中的,只是個人英雄主義,以及供他享樂的東西,女人和馬。

    而劉邦那首大風歌,是他稱帝后榮歸故里時所作,正是意氣勃發之時,表面上都透露著謙虛低調,云為何會飛?那是因為大風起了!我劉三威加海內,但仍忘不了生我養我的故鄉和父老鄉親!我劉三的本事不夠,所以我的帝國還是要多多依靠猛士們來守,大家都來投奔我吧!但在謙虛低調的背後,又透露著自豪,我劉三不學無術,一無是處,但那又怎樣?我照樣做皇帝!

    最後,這也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失敗了,肯定要找藉口,同時還要強調自己有多厲害,無非是命運不好,有這種想法的人,失敗就失敗了,從此沉寂於怨天尤人之中,這就是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

  • 2 # 路衛兵

    我認為這兩句詩集中體現了項羽和劉邦不同的人生觀、人生態度,並勾勒出相反的人生走向。

    項羽有力能扛鼎的舉重紀錄,有一人敵百的技擊成績,有破釜沉舟和奇襲彭城的氣勢與力量,所以太過相信氣與力,並浪漫地認為自己能拔山蓋世。然而高山不等於銅鼎,百人不足以稱世,就像難以逾越的鴻溝和越打越多的漢軍隊伍。他最終在氣短力衰中落敗,無奈地慨嘆天時不利。

    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就要接地氣得多。他對付不了烏雲和狂風,就讓有能力的猛士替他去擋,猶如他不懂謀略用張良、不懂財務用蕭何、不懂軍事用韓信一樣,既解決了難題又不太費力。很現實,也很實用,大家還各得其所。

    一個人某一方面太突出,定然有與之相佐的短板。項羽成於氣、霸於力,憑感覺踐行捨我其誰的人生豪邁,疲憊時就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劉邦畏懼風雲,也練就了順勢而為的生存技能。他會躲、會逃、會依賴團隊,最後變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月新番中有哪些讓人眼前一亮的CP?你最喜歡哪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