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觀象

    馮玉祥驅逐溥儀,太監宮女下場悽慘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其豪華與壯觀自不必說,直到清朝滅亡,我們才能一窺紫禁城的全貌。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把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皇宮,至此中國的封建時代結束。

    溥儀退位三個條件當初溥儀皇帝下旨退位時,袁世凱向他保證皇帝的尊號保留,待遇從優,皇宮也留給清朝的皇族,而且每年給溥儀400萬大洋。到了馮玉祥這兒,不僅把清朝的老窩給端了,每年四百萬大洋也沒了,只給50萬生活費,那麼多清朝遺族,50萬連生活費都不夠,而且他們養尊處優慣了,除了皇宮搞不好要餓死。這個條件對於溥儀來說,可以說是狠。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條件很特別,那就是特支兩百萬開辦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這個條件是馮玉祥提出的,原先袁世凱的八項優待中並沒有談到,為了這些皇族不被餓死,他特別想出了這個辦法來。

    第三個條件就是一切私產歸清室,公產歸政府所有。粗一看,這個條件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這個私產和公產怎麼分呢?眾所周知,清朝幾百年的積累,財富肯定是數不勝數,而且作為一個封建王朝,朕即天下,其實是公私不分的。而且就算公產給政府,那麼給哪個政府呢?這個時候軍閥混戰,政府幾天換一個,誰都分不清。

    溥儀跟隨日本建立偽“滿洲國”

    溥儀就這麼和他的小朝廷被軟禁在紫禁城,直到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之後將溥儀和這個小朝廷逐出了紫禁城。出宮後的溥儀也不敢待在北京,畢竟北京的百姓早就對腐敗的清政府有了很深的恨,於是溥儀一直向東走,逃到了天津。這一到天津,可落到了更慘的地步,就是被日本人所盯上了。日本人派遣軍隊將溥儀從天津護送到東北,為日本建立滿洲國而增加權勢穩固政治。

    太監宮女下場悽慘可溥儀也就是日本人眼中的一粒棋子,保住他的性命就足夠了,於是將溥儀身邊的侍衛宮女太監全都給遣散了。這一全部遣散,宮女們可沒法子生活了。雖然在宮中天天侍奉著自己的主子,只是一個普通的奴才,但至少皇宮中的生活還是要比普通百姓過得舒服得多的。而且宮女們幾乎都是從小就被送進了宮中,除了侍奉人也沒有其它的什麼本事,就算是到了社會中也很難謀生。

  • 2 # 金壤

    清朝滅亡的時候,可以說畫面一點不慘烈。

    清朝宣統三年,也就是1911年武昌革命黨的起義。武昌新軍的這次起義本身也是非常倉促,張振武等人根本就沒有領導整個起義軍的力量,只好把當時的新軍協統黎元洪從床下拽出來,當起義軍的總負責人。

    而其他各省也紛紛響應,相繼宣佈獨立。

    北京清朝政府的攝政王載灃也沒有統領全域性的能力,清朝朝廷經過三思,最後還是啟用了在河南老家休養的袁世凱。

    袁世凱經過在清朝幾十年的宦海沉浮,已經對清政府不抱什麼希望。所以他領導的小站新軍馮國章等向武昌進軍,基本上屬於磨磨蹭蹭,為的是袁世凱在北京可以有機會跟清朝政府談條件。

    最後經過南北方談判,清朝政府同意釋出退位詔書。袁世凱代表民國政府承諾給清帝宗室予優厚條件。

    清朝皇帝退位後,以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其承諾實現共和國體後再讓位給袁世凱。

    整個清帝退位的過程沒有發生過多的流血事件,除了端方等大臣死難外,基本上沒有發生嚴重暴力衝突。區域性地區的滿城受到了漢族居民的襲擾,但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這在中國3000年文明史的朝代更替上是罕見的一幕。

    所以清朝退位,大清滅亡一點兒也不慘烈。

    清朝的宣統皇帝溥儀,後來經過人生沉浮波折,也算是得以善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奇特的現象。

    而以攝政王載灃為代表的其他清朝宗室成員,基本上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剪去了辮子安心當起了民國的公民。

    1644年,大清以孤兒寡母加攝政王的執政模式,進入北京城入主中原。

    1911年大清又是以孤兒寡母加攝政王的執政模式釋出退位詔書,退出歷史舞臺。

    因果迴圈,天道不爽。

  • 3 # 薩沙

    一片祥和景象,同明朝滅亡完全不同。

    滿清入關以後,在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

    別的不說,尚可喜攻打廣州城,在這裡屠殺了數萬到數十萬人,到處都是血流成河。

    因為當時廣州有很多做生意的洋人,這個屠殺被他們流傳到世界,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至於在全國的殺戮都是尋常事。

    按照天理迴圈來說,現在輪到滿清了,恐怕滿族要遭受滅頂之災。

    然而,清朝滅亡時,全國沒有出現大規模屠殺滿人情況。

    至於所謂辛亥革命唯一屠殺,西安滿城是怎麼回事?

    當時西安的革命黨起義支援武昌起義,然而是實力薄弱。

    幸虧西安的滿清官員腐敗無能,都是垃圾,所以起義竟然一開始就比較順利。

    當時半個西安城被起義軍控制,但滿城還控制在滿清手中,這裡駐紮著所謂的八旗營,是很強的軍事力量。

    什麼是滿城?

    這是旗人在西安城內建造的城中之城:約佔整個西安城區的41%。西安將軍與駐防八旗軍民都集中居住在這個城中之城內,不與回漢通婚。

    漢人是不能隨便進入滿城的,當年在南京讀書的學生魯迅不認路,走進滿城,就遭到旗人孩子的辱罵,讓他滾出去,因為魯迅不是旗人。

    西安滿城除了5000左右旗兵居住外,還有他們的家屬,人數應當上萬。

    而且這裡軍火武器眾多,滿城內庫存一萬餘支步槍,還有大量彈藥庫和火藥庫。

    這裡的旗兵是不需要工作的,由國家提供軍餉,他們只需要練習軍事作戰,作為世襲的士兵。

    可惜,這些騎兵武器裝備不錯,但戰鬥力不強。他們已經很多代習慣於不勞而獲的幸福生活,吃喝玩樂多快心,為什麼要去拼命?

    但滿城其實就是西安城的一部分,非常堅固,本身具有極強的防禦力。

    大家都知道,陝西地瘠民貧,經常發生大面積饑荒。

    尤其庚子事變以後,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對陝西剝削翻了幾倍,老百姓幾乎無法生存,對政府持有極大的仇恨。

    資料記載:“西安饑荒以西北為甚,正二月來無日不求雨。赤地千里,入河南境始見麥苗。現西安府麥子每觔九十六文,雞蛋每個三十四文,豬肉每觔四百文,黃芽菜每觔一百文,魚甚稀而極貴,其餘一切菜蔬無一不貴。洋燈在南邊每盞數角者,在西安值三元,火油洋燭,無一不貴。洋貨綢綾更不必說且無貨,厘金甚為虧短。亦有土娼者,草屋土炕,不堪插足。現在各處運糧不少,然並不平糶,皆留作兵士口糧。”

    老百姓窮成這樣,滿清官員呢?

    資料記載:此次還都的大小官員有數百人之多,在供給上諸多困難......凡打尖和住宿的行宮,必須房屋寬大,扮飾一新,懸燈結彩,並且擺上奇花異草達數百盆之多,其實在此只不過吃一頓飯而已。各州縣供給伙食要以官階的大小而定,例如王公大臣每人是上八八一桌,有海味、雞鴨、鮮果等八碗八碟;供給護衛和下人等是下六六一桌或數桌,有魚肉和菜蔬等六碗六碟;中下級官員每人是中八八一桌;以這樣的供應一次就得數百桌。當時走到每個州縣,見有支應局所搭的臨時廚房蓆棚,就佔了半條街那麼大。

    作為統治者驕奢淫逸,而底層老百姓只能做娼妓,而且娼妓都潦倒到屋內臟亂到無法站住腳的地步。

    著名的楊虎城的父親,就是因為被清政府官員陷害,只是一點小罪就被抓到西安監獄,折磨致死。14歲的楊虎城徒步將父親屍體揹回老家。當時楊虎城當時就堅定了反清的決心,不惜代價。

    滿清這種腐敗害民的政府,得不到西安市民的任何支援,到了牆倒眾人推的地步。

    起義軍由於是烏合之眾,倉促起兵,所以當時建制很混亂,大多擁有哥老會的大哥們負責指揮。

    眾所周知,哥老會是社團性質的組織,類似於今天的黑社會,大哥多是凶悍之輩,很多還是悍匪。

    起義軍先要求滿城投降,後者拒絕,隨後發動強攻。攻城起義軍血戰一天,因滿城城牆高大,旗兵拼死反擊,沒有攻進去。

    然而,在關鍵時刻,西安一個漢人市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情報,滿城有一角圍牆是坍塌後重建,不太堅固。

    起義軍從這個地方猛攻,炮火又引爆了滿城火藥庫,引起大爆炸。

    最終起義軍攻入滿城,旗兵迅速崩潰,一些旗兵軍官自殺,其他則四散逃走。

    因為哥老會這些人,本來很多就是匪盜,但死者並不多。

    清史稿這麼寫:“旗兵之死於此役有名冊可稽者,凡千餘人,官弁兵丁之家屬遇害及自盡者尤眾。論者謂各省駐防,於辛亥國變,以西安死難為最烈最多雲。”

    大家注意,滿城旗兵有5000人,而清史稿自己都說只有1000多人死亡,也就是說被起義軍主要追殺的士兵就有3000多人逃生,更別說剩下幾千婦孺。

    同時,在白天攻城時,起義軍曾經猛烈轟擊滿城。

    滿城畢竟是個小城,長寬都只有二三公里而已。在炮火轟擊下,滿城房屋已經被摧毀百分之七八十之多(明秦王府及“滿城”內“七街九十四巷”的房舍幾乎毀壞殆盡,成為一片廢墟),可能出現大量的平民傷亡,而不是死於故意的殺人。

    總之,西安滿城最多死傷數千人而已,而且還是全國最嚴重的損失。

    現在滿遺煽動民族仇恨的方法是,手電筒對外不對內。

    當年滿清在中國曆次大屠殺避而不談,而西安這種因為戰火死傷幾千人就大肆宣揚。

    其心可誅。

  • 4 # 諸葛亮的臭皮匠

    在清朝的時候,對於關外地區被稱為滿族人的“龍興之地”,康熙七年的時候,甚至下令不允許漢人進入東北地區,導致該地區地廣人稀,田地荒廢。清朝滅亡之後,很多的滿人遷徙到了東北,在這裡經商或者是務農,過起了尋常百姓的生活,所以現在東北地區也成了滿族人主要聚居的地區。

      在清朝的時候,八旗子弟是擁有很大權利的貴族。後來為了活命,這些八旗子弟就開始隱瞞自己的滿足身份,開始了改名換姓。比如葉赫那拉氏就是現在的那姓,愛新覺羅氏改成了金姓。

      那些滿人婦女紛紛脫下了旗袍,換上了漢服。很多滿人家庭也改變了自己的滿族習慣,過起了和漢人一樣的生活。現在很多北方滿人,可能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祖上到底是漢人還是滿人。

      還有一些貴族中不學無術的公子哥,失去了家族這個靠山,沒有一門謀生的手藝,漸漸淪落街頭。其中有的人揮霍了積蓄之後,為了生活開始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其中一些懶惰的撿破爛,甚至在街頭乞討,掘祖墳。睿王的後代,生活沒有著落,竟然掘起了自家的祖墳。清末重臣奕劻的孫子,花光了家產後在街頭淪為了撿破爛的。

      稍微有志氣的則學起了做生意,在街頭賣水果,說相聲,賣藝等。比如溥儀的堂兄弟溥澗,家產都被花完之後,在街頭靠賣畫為生。

      除了上面這些,有的滿人下場更為悽慘。很多昔日的貴族,失去了俸祿,自己平時又大手大腳沒有積蓄。清朝滅亡後,為了謀生,在街頭拉洋車,很多婦女去當起了傭人。當時的北平城中妓女人數至少有7000多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滿族人。

      比起這些可憐的滿人而言,宣統帝溥儀和他的幾個妹妹,生活還稍微算好一點的。雖然不如以前的大富大貴,但是基本上衣食無憂,不用為了生計去出賣自己的勞力。

      這些滿人貴族在當初西方列強入侵的時候,只想著保全自身。清朝覆滅後,得到這樣悽慘的下場,也是自己種的因,不值得同情。

  • 5 # 史海逐浪大徐

    比起明朝滅亡時清軍“揚州十日”屠殺80萬人、“嘉定三屠”殺死10萬人,比起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這些慘不忍睹的場面,清朝滅亡時真是一點也談不上慘烈。清末所謂滿城屠殺也不過就死了千把人。

    清朝皇室是和平退位,權力得以順利交接,從清朝到民國更像是一次禪讓,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決了權力交接問題。清庭雖然不甘心,但是無可奈何,更是無力迴天。

    當然哪個朝代都有死粉愚忠和左右搖擺之人。比如貫穿清朝的反清復明,比如民國時期張勳復辟時候老百姓又戴起了久違的假辮子,魯迅小說裡有好多這樣的情節。

  • 6 # 日曉東方2020

    世道興衰歷史交替之時,往往都會有慘烈的事情發生。在歷史的特殊時期,人是需要用真正的智慧去做出正確的抉擇,才能讓自己免於危難之中!所謂的小聰明只是自欺欺人的表現而已。

  • 7 # 使用者虎幣勝熊

    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家一姓的江山政權,因不得人心,敗類當政,小人當道,權腐人壞而滅亡,都會得到相應的後果。哪怕是本家政權換人,也一樣血腥。最著名的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血親無一倖免,全部被殺。朱棣奪權成功,追殺建文帝,不惜巨資下西洋,以求建文帝是否未死。此等事,歷史上比比皆是,數不勝數。這是一種野蠻文化,中外皆如此。單單以一朝滅亡,做為題問,問者欠思慮。如果,只為閒論,最好變換思路,論全面而非片面。如若,想要看到什麼後果,人不可存。全面而客觀的看待歷史,認清當時的環境,條件,人們對事的認知程度,社會文明到達了什麼地步,是必要的。

  • 8 # gedjhoopbnm

    大清滅亡殘嗎?孫中山領導民主共和沒殺滿清一人,俄羅斯尼古拉沙皇二世被流放在西西伯利亞,最後滿門抄斬七八小孩都沒放過。那才叫殘哩!

  • 9 # 小人物啊俊

    經過武昌起義之後,全國各省陸續宣佈脫離清政府,擁護共和。掌握清廷北洋新軍的袁世凱,通過手段把清廷的財權和政權也拿到手了。不久袁世凱就授意駐俄公使陸徵祥,聯合各駐外公使致電清室,要求清帝退位。袁世凱也旁敲側擊說,除了共和別無他路;並說軍隊都傾向共和,各友邦列強等著他袁世凱施政,否則要干涉;最後還舉例法國大革命,說了路易十六不順應時勢,結果被砍頭的例子。

    當時主政的隆裕太后被嚇壞了,連忙召集宗室親貴們開會。最後太后和重臣們也沒有辦法,只能罵袁世凱是曹操而已。

  • 10 # 鳳鳴山讀書

    喔喔,據說當時很多大城市市中心都有個滿城,裡面只能住辮子們的。辮子朝沒了後,全國的滿城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防守反擊。比如西安。反正最後沒有滿人了,現在鑽出來的滿人大部分當時在北京,北京還是比較和諧的。其他地方的剩下來的紛紛改了漢名。民族大融合嘛,正常操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胡歌都出演過哪些現代劇?求大佬推薦幾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