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人侃史

    人言道:“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要比諸葛亮早一步踏入職場,而且郭嘉是深受老闆曹操的喜愛,當時曹操的第一任謀士鄧志才不幸早亡,他就問荀彧,老荀啊,你們老家人才多,你看看志才死後,有誰可以繼他的位置,繼續輔佐我成就大業呢?

    由此,荀彧便推薦了老鄉郭嘉給曹操。當曹操見過郭嘉,大大談論一番之後,發現彼此都是自己需要的人。

    史料有載:

    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 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為司空軍祭酒。

    當郭嘉,就職於曹操手下後,他提出了著名的《十勝論》,在官渡之戰前,幫助曹操分析正確的形勢,從而呢,讓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利用正確的地理位置,以及正確的戰略,在官渡一舉打敗了實力強大的袁紹,如此一來曹操便翻身一躍成為中原霸主。

    在打敗袁紹之後,郭嘉又定下滅遼東的戰略,只不過呢?在對於袁紹餘黨的同時,郭嘉是身染疾病而亡。

    然而,當郭嘉死後不久。當時,屯住於新野的劉備,便帶著關,張,二人前往了臥龍崗,並且成功的請出了諸葛亮。歷史上稱這段故事為《隆中對》,在隆中諸葛亮說了什麼呢?

    孔明笑曰:“願聞將軍之 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 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 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 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 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 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 業;今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 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 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 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此乃是諸葛亮第一次與劉備交心的話,可以看出,諸葛亮當時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他所講的戰略,卻是精深無比。孔明當時便看出了劉備想要匡扶漢室,必須要找幫手,這個幫手而且還必須是孫權。因為,相對,曹操來說,孫權的力量是最小的。而且孫權亦是有志向的人,說到底孫權和劉備的最終目標是一樣的。

    當時諸葛亮指出聯吳抗曹,進而佔據荊州,再者圖取益州。最終,集荊州,益州兩州之兵,共同討伐中原,則天下大勢可定也。

    老司機劉備一聽到這話,簡直對諸葛亮五體投地,後來又是哭,又是拜,終於把孔明給請出了山。

    不過,從後面的發展來看,即使是諸葛亮出山,也依然未能成功匡扶漢室。但是諸葛亮確是千古一相,曹魏賈詡,劉曄等人,皆評價諸葛亮善於治國,軍事次之。由此觀之,諸葛亮的綜合實力要在郭嘉之上。

    就題主的提問。如果曹操的郭嘉不死,諸葛亮能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嗎?如果,郭嘉不死,諸葛亮是否能幫助劉備在西蜀建立政權,我想這是必然的。

    即使是郭嘉不死,諸葛亮只要戰略得當,我想幫助劉備成就王霸之業,亦只是時間的問題。更何況,曹魏除了郭嘉之外,還有毒士,劉曄,荀彧等眾多人才,即便有他們在,亦不能阻止劉備建立政權,筆者相信即使郭嘉在世,同樣拿諸葛亮沒什麼辦法。

  • 2 # 虞思桐說文史

    如果郭嘉不死,三國的局勢很難說。曹操統一中原也說不定。

    因為郭嘉的智慧屬於最高級別的。諸葛亮與之相比,很有可能也會成為敗將。

    三人問為何,水鏡先生只道不可說,不可說。

    諸葛亮後來果然在郭嘉死後才出山。但是,儘管他才華橫溢,卻也沒有輔助劉備打下江山。

    當他被荀彧舉薦給曹操後,兩人稍加交談,郭嘉便知曹操是能擔當大任的治國之人。於是,立即給他擺出了與袁紹比較的“十勝十敗”,分析透徹,讓曹操大為讚許。兩人皆認為對方是自己的知己。

    事實證明,郭嘉絕對是一個能夠神機妙算的戰爭之神。

    當有人建議曹操殺了劉備時,郭嘉反對這件事。說劉備名聲叫好,殺了他會使曹操失去民心。但劉備又是個潛在的危險敵手。所以也不能放縱他,最好是把他軟禁起來。當曹操放走劉備後,郭嘉責備他不該如此。

    當曹操擔心孫堅來襲時,郭嘉則早就算準了孫堅輕率不善於自保。果然孫堅不久死於刺殺。

    袁紹死後,曹操原想乘勝追擊他的兩個兒子。郭嘉則斷定二人必須自相殘殺。後來事實果然如此,曹操不費一兵一卒拿下了袁家地盤。

    後來郭嘉力主曹操遠征烏桓,雖然這一趟很艱苦,但還是取勝了。

    假如入郭嘉不死,諸葛亮即使出山,劉備與曹操決戰肯定很難勝出。郭嘉輔助下的曹操倒是很可能統一中原——使三國鼎立變為一家獨大。

    很可惜郭嘉死了。

    郭嘉制勝的關鍵是他能夠分析人心,把每個人的性格脾氣摸得很透。於是,這個人遇到什麼事會怎樣去做,他心裡都有一杆秤。所以,他能根據對方的脾性分析出他的行為,然後制定出應對的策略。

    如果是那樣,東漢末年的歷史就必須改寫。我們就會有更精彩的好戲看了。

    只可惜......郭嘉什麼都能算得到,就是沒有算到自己會如此早就掛掉了!

  • 3 # 寧靜致遠WQ

    郭嘉是曹操早期謀臣,也是曹操的第一謀臣。縱觀郭嘉其短暫的一生,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可以說是曹操開創基業的基石。無論是南下的官渡之戰,以少勝多,還是北收烏桓的戰略決策,都是郭嘉審時度勢的結果,為曹操穩住了陣腳,發展成為三國之首奠定了可靠的基礎。郭嘉生前諫言曹操劉備這個人不能放,因為劉備這個人不僅胸懷大志,而且很會收買人心,將來必是主公心頭大患。曹操也認同郭嘉的話,這才有曹操煮酒論英雄的佳話,曹操說出那句天下英雄唯你劉使君與操耳,劉備一聽心中一驚,筷子竟然掉下在地上,恰好此時一聲雷響,劉備急忙對曹操掩飾讓雷聲驚著了。從這可以看出劉備的確是有遠大抱負的,離開曹操是必然結果。所以劉備尋找機會主動向曹操請纓,領兵截擊袁紹,曹操竟然忘記了郭嘉的忠告,給了劉備五千人馬放虎歸山,成為日後的心腹大患。赤壁之戰後曹操感慨啼哭淚下曰:如果郭奉孝在,不會有如此慘敗下場。但這裡並不代表曹操手下沒有能人,像二荀,賈詡,程煜,徐庶,都看出來這樣做有很大的隱患,除了徐庶一言不發,其他謀士也都看出來了所謂連環計會使船隻變成死船,遇到進攻、特別是火攻將是非常危險的。他們都曾給曹操進言,但是曹操不聽,這說明曹操手下謀士並不差,只是曹操對郭嘉有著絕對的信任,可以說言聽計從。如果郭嘉在肯定不會讓曹操掉進龐統的連環計圈套,三國鼎立的局面也許不會出現。至於諸葛亮出山正好是郭嘉去世的那一年,以至於有了郭嘉死,臥龍出之說,實際上是後人的牽強附會的結果。如果郭嘉不死,會不會出現郭嘉與諸葛亮角力的場面,只能由後人自己去遐想了,不過可以斷定郭嘉對諸葛亮應該略勝一籌,就像諸葛亮與司馬懿一樣,也算是棋逢對手吧。

  • 4 # 旋律香菸

    這個假設我也曾思考過,就連日本光榮公司的戰略遊戲《曹操傳》也曾付諸於行動,設定郭嘉不死。郭嘉是三國早期能在眾多出色謀士中脫穎而出的頂級軍師,可惜因病在38歲早死,但如果他不死,那麼這麼重要的人物必將會造成歷史的重大改變,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們先來看看郭嘉是個什麼人;郭嘉是謀士,類似張良那種戰略家,我對他的評價就是:這是個“神人”,他的想法令人捉摸不定,其計策的靈感來源往往出人意表,但總能切中要害。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對曹操勢力發展和對敵的戰略方針做出過傑出貢獻,我們看看他“神”在哪;

    在曹操和袁紹的矛盾已無法調和時,曹操方曾有過一次重要的會議,商討和袁紹是戰是和。雖說那時曹操和袁紹實力相差很大,但郭嘉以其精妙的“十勝論”從經濟、人望、性格、戰力、大勢等方面論證了曹操必勝,可說是“言驚四座”,曹操正是擊敗袁紹,併吞其地盤後,才一躍成為群雄中實力第一的諸侯。曹操有次要攻打劉備,又怕袁紹偷襲,郭嘉輕鬆的說:主公您放心的去,劉備現在根基不穩,無法長久支撐您的進攻,而袁紹這個人根本沒主意,估計等您得勝了,他還沒想好呢。果然劉備被打敗後,袁紹也沒有出兵。在遠征二袁時,曹操後背空虛,擔心劉備趁虛而入。郭嘉又來“算卦”:劉備這個人有大志,但他現在只是寄居在劉表處,劉表是個空談家,也是個保守派,只想關起門來吟詩作對,他既不敢給劉備太多權力,也不敢貿然出兵。事後劉備確實向劉表提出了偷襲許昌(曹操老窩),但劉表不同意。最神的來了,官渡之戰時,江東的小霸王孫策曾揚言偷襲曹操身後(我勒個去,全都是偷襲),郭嘉這個死算命的,把孫策給“算”死了, 他說:“孫策是個二桿子,性情中人,武勇過人,但他太自信而疏於對自身安全的防備,剛剛平定江東,所殺的都是當地的豪傑,得罪人太多,又不設防,就算給他百萬軍隊他也形同獨步天下(其實就是說孫策不喜歡帶保鏢),早晚死在無名之輩的手中”。不久後,孫策死於刺客之手。

    我們能從以上種種看出,郭嘉極少對具體戰鬥做出謀劃,比如陣型,設伏、如何攻擊,如何防守,都沒有,他總是在開戰前,用他那深刻的眼光從敵人的性格、情勢來預測事態的走向,掌握先機,這實在是太厲害了,可以說是“大仙兒”啊,曹操幾乎對郭嘉建議的採納率是100%的。如果此人不死,諸葛亮能否輔佐劉備建立政權嗎? 我看,一個字 “懸”。

  • 5 # 對話歷史

    受小說演義的荼毒,許多人分不清哪些是歷史,哪些是虛構的故事,特別是三國時期的歷史,因《三國演義》流傳甚廣,影響較大,所以許多人對三國這段歷史認識不清。甚至有人在介紹這段歷史或人物時,雜糅了虛構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網上流傳這樣一句話,以為足智多謀的郭嘉不死,諸葛亮就不敢出山,這是多麼愚蠢的想法。我們來分析下:

    第二、郭嘉善於戰略分析和把握勝負形勢,排兵佈陣、軍事指揮是曹操的強項。而諸葛亮善於戰略規劃、後勤保障、國家治理和治軍,軍事指揮也很老練,兩人的強項重疊很少;

    第三、郭嘉去世與諸葛出山時間上只是巧合,兩人並無交集,而且郭嘉雖然足智多謀,但是曹操帳下謀士眾多,郭嘉並非一枝獨秀,名氣不是很大,所以諸葛亮不會怕他。而諸葛亮一直沒有出山,不是因為郭嘉沒死,而是因為沒有遇到欣賞他的名主;

    第四、諸葛亮剛出山時,主要負責後勤,這與荀彧相對應。

    先主遂收江南 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三國志》

    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三國志》

  • 6 # 大地生華

    所謂“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意思是郭嘉不死,臥龍諸葛亮根本不敢出山。

    郭嘉字奉孝,曹操心腹幕僚,超級謀士。此人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多次在關鍵時刻助曹操定大事,是曹操前期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但是,郭嘉在建安十二年英年早逝,終年37歲。郭嘉死後,曹操遭遇赤壁慘敗,失去了統一中國良機。似乎郭嘉死後,曹操就走了下坡路,郭嘉才是曹氏陣營中王牌中的王牌。

    郭嘉,是漢末潁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荀彧推薦,跟隨曹操,逐漸成為曹氏幕僚中的佼佼者。郭嘉先後助曹操滅呂布,破劉備,戰袁紹,定河北。他幾乎算無遺策,從未失手。郭嘉曾算準孫策必死於匹夫之手,又勸曹操不要放走劉備,將來必成大患。後來皆被其言中。可以說,正是有郭嘉的鼎力相助,曹操才能夠順利統一北方。所謂“郭嘉歸魏而魏興”,可見郭嘉對於曹操的重要性。

    所以個人認為如果郭嘉不死,曹操統一全國概率非常大,諸葛亮輔佐劉備對曹操會造成一定的麻煩,但建立蜀政權估計不太可能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到您)

  • 7 # 東山小強家

    這個問題是屬於假設性的問題,而且很開放性。畢竟不死的話能怎麼樣都是很多人最喜歡的。那麼郭嘉不死,諸葛亮能否打得過郭嘉?答案就是難,但蜀漢還是會建立。為什麼呢,現在就跟你分析下。

    1.郭嘉之才,郭嘉的聰明在於他還能看到未來的局勢,平定北方算是郭嘉的重大功績。他能算準袁紹兒子們必定大敗以及乘勝追擊,一舉穩定了北方局勢。在早前郭嘉也一直留意劉備了,多次勸曹操殺劉備,但曹操這種愛才的不可能無緣無故殺劉備。

    2.赤壁之戰,這一戰很關鍵。按照常理郭嘉必能看破連環之計以及詐降跟火攻。但看破也沒用,比如連環之計,這個計謀是最適合北方的士兵在海上作戰,當然要提防火攻。後續詐降郭嘉定會看破,可能會將計就計估計會偷襲或直接攻打吳國。畢竟郭嘉會用什麼計謀應對我們難以知道,如果我是郭嘉,在約定之日,早就安排部隊乘機攻打吳國陣營,然後伏兵等待吳中國人士來偷襲。至於火攻,就放幾條船上去送,迷惑周瑜,讓他以為用計成功。

    3.大戰之後,魏國贏了,那麼吳國門戶洞開,但要消滅吳國那麼遼闊之地不是簡單的事。而劉備也已經在規劃攻下荊南四郡。接下來局勢可能是請求劉璋共同抗曹。畢竟劉璋不缺兵糧,劉備又有大將兩者結合,不是郭嘉一人能搞定的。

    4.兩難之局,個人覺得吳國反抗勢力還是很硬的。赤壁之戰的士兵大多數只是周瑜之兵,孫權的部隊還沒上陣。只要他拖住曹操,等待劉備發展起來,曹操的勢力反而更加危險。所以蜀漢必定會建立,只是時間長短問題。

    郭嘉不死,臥龍還是會出,司馬懿依然能熬死上述這些人,搶奪三國果實。

  • 8 # 笑侃歷史那些事

    在三國亂世中,諸侯們想要在這大爭之世取得屬於自己的一份成就,那就自然不能少了一個智絕天下的謀士,就好比劉備跟諸葛亮之間的關係一樣,從隆中對開始,劉備就靠著諸葛亮一步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建立了蜀漢王朝,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要不是之後關羽、張飛的死刺激到了劉備,恐怕復興漢室的夢想就實現了。(當然了,有異議的話大家去問羅貫中就行……)

    水鏡先生司馬徽曾說過:“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雖然此話當時聽來十有八九有人會發笑,但是日後諸葛亮和龐統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此話非虛,諸葛亮更是有了“天下第一謀士”之稱,但是到了現在,有一句話也傳入了大家的耳中:“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中所說的郭嘉,也被後世許多人認為是不輸於諸葛亮,甚至比其還要厲害的一名謀士。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屢獻奇策,尤其是他為曹操所提出的“十勝十敗”之說,甚至要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更為精闢。他不僅為曹操奠定了之後的戰略目標,也因此成為了曹操最為看重的謀士。可惜,如此奇士卻於曹操征伐烏桓時不幸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在郭嘉生前,曹操在他的建議下以青州、幽州軍為本,建立部隊,收攏民心,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鞏固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和在諸侯中的地位。就連曾經詆譭過曹操的陳琳,也在郭嘉的建議下被其收入了麾下,可以說曹操對郭嘉是言聽計從,信任不已。

    其實郭嘉之所以能得到曹操的青睞,都是因為他往往能一針見血的分析出事情的重點,並做出詳細的應對策略,而且這些策略在之後也都被證明為是行之有效的,因此郭嘉也被人們稱為“鬼才”。但是我們可不要忘了,郭嘉能做出這些判斷,靠的可不是運氣,而是他強大的情報蒐集能力和對時局的分析,這樣看來,郭嘉才是真正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啊!

    而且郭嘉的“神”還有三件大事可以作為佐證:

    第一,郭嘉早已預見到劉備必定不會是池中之物,曾進言曹操要看住劉備,並將其軟禁起來,以絕後患。但是曹操卻罕見地沒有聽從郭嘉的勸告,反而為了使劉備心服於自己,還對其更加親近,後來劉備趁郭嘉不在曹操身邊之際,申請帶兵截擊袁紹,當時的曹操並未懷疑,但等郭嘉回來後,劉備已就此放虎歸山,成為了曹操的心腹大患,這件事也令曹操後悔不已。

    第二,預言孫策“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擁有百萬之眾,但是與孤家寡人無異,一旦有人暗中派人刺殺,孫策必定殞命!此時的曹操正處在袁紹南下官渡,孫策北上夾擊的關鍵時刻,有了郭嘉此言,曹操的憂慮也被完全打消,專心對付北面的袁紹,而孫策,也“恰好”被郭嘉言中,被刺客伏擊,不久就一命嗚呼了。

    第三,在袁紹兵敗官渡身死,兩個兒子分了家業之後,獻奇策讓曹操不要乘勝追擊,暫且退兵,利用二袁的矛盾,讓其自相殘殺,大大削減了他們的勢力。之後又建議曹操假裝南下進攻劉表,實則趁機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落得個一死一逃的下場。

    從這幾件事情,我們不難看出,郭嘉身為一個謀士,卻能做到算無遺策,這恰恰就是他的強大之處。而且郭嘉此人對於曹操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謀士,更像是他在通往霸業路上的一盞指路明燈。所以曹操每次出征,都必定會帶上郭嘉。所以在郭嘉身死之後,曹操回憶起赤壁之敗,都會嘆息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但就是這樣一個天縱之才,卻因為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導致自己英年早逝,這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天妒英才吧!

    郭嘉最大的長處就是擅長謀斷,而且他也是曹操手下最大的情報組織的頭目,因此每逢戰事,曹操都能對敵人的狀態和行動了若指掌。其實郭嘉和諸葛亮都是一類人,他們講求的也都是攻心為上,只不過諸葛亮更擅長的是政治方面,而郭嘉則更為擅長軍事罷了。

    《孫子兵法》說過,知己知彼,則能百戰百勝。說的就是情報的功能,而三國亂世正是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作為後盾,因此,更擅長軍事的郭嘉,自然在和諸葛亮的對比中佔了上風。

    縱觀郭嘉一生,為曹操立下功勞無數,無論是官渡之戰,還是後來的北定烏桓,都徹底讓曹操穩住了陣腳,成為了諸侯中最為強大的一個。可以這麼說,倘若郭嘉沒有英年早逝,曹操一定不會放任三足鼎立之勢的形成,天下統一或許會提前不少年。

  • 9 # 鎮江夢想

    三國時期,郭嘉和諸葛亮都是曹操和劉備的頂級謀士,都號稱第一謀士。兩人軍事才能,智謀水平各領風騷。郭嘉被稱為鬼才,諸葛亮被稱為臥龍,都很厲害。郭嘉鋪佐曹操戰功赫赫,不過他英年早逝,他逝世後剛好諸葛亮出山,因此就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歷史上的民間傳說。其實,即使郭嘉不死,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還是會出山的。諸葛亮在劉備帳下,如魚得水,遁入天地,一展拳腳,。劉備寬厚仁德的處事辦法,也正與他想要踐行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誕生出千百年來的模範君臣。諸葛以“內儒外法”治理蜀國,劉備自下而上,賢主賢臣,官風廉正,君臣一心治國,所以諸葛亮在治蜀中也留下青史美名,萬民敬仰。

  • 10 # 愛妮品歷史

    在三國時期,郭嘉和諸葛亮都是十分有名的謀士。而且很早之前就有這樣的一個說法:“郭嘉不死,諸葛亮不出山”。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郭嘉在才能上應該要強於諸葛亮,不然也不會有這樣的說法。可事實確是這樣嗎?這一說法又是如何得來的?筆者就為大家解釋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糾結,現在學自動擋的車好還是學手動擋的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