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佛眼一剎那

    努爾哈赤舉兵造反時,只想著在壓迫下求條活路,李自成之流農民起義就想混口飯吃。世事無常,他們聯手幹掉了一個王朝。

  • 2 # 歷史戲語

    明朝末年,崇禎帝是有決心整治朝綱,其中把魏忠賢給法辦了,這是一種姿態,說明他要對大明進行一系列的整治。而他更知道外憂內患都在眼前。

    首先是外患,女真的不斷入侵,內憂各地農民軍崛起,當時最為緊要的是內憂。李自成,張獻忠兩股勢力,已經在大明攻城略地。外患女真雖然不能馬上功入中原腹地,但在東北一帶卻屢屢進攻大明。

    對女真本來可以採取守而功,大明佔據優勢,卻自己放棄,主要表現在對外將帥的不信任,無論將士在外多麼的努力,朝堂之上卻一句話就能讓主帥陷入絕境(袁崇煥)。他到死都沒明白,自己浴血疆場,換來的是凌遲處死。誰還願意去抗擊女真,誰還對大明有信心。

    起義軍李自成能攻取京師之地,這也太快了了。大明的軍隊都到哪裡去了,怎麼就抵擋不住起義軍呢?

    大明還有足夠的邏軍力,可是人心惶惶,怎麼抵擋,最重要的是賞罰不明。

    其一,大明從崇禎帝到一幫大臣,沒有形成共識,目標不統一。上有聖意,下有對策啊。

    第二,許多大明將士不知為誰而戰,因為大明給他們的太少。朝堂一片爭風奪利,哪管大明的江山的安危。

    當然最重要的是大明已經沒有太多財力,來維繫面對內在的戰爭。

  • 3 # 歷史系旅法師

    這種題只能答一些明末的情況並分析其滅亡原因。

    但是要是誰覺得自己去了就行,還給崇禎各種想主意,我比這種回答就不用看。

    明末的滅亡複雜程度光是研究,就是個專業性較強的歷史領域了,說白了咋們這個軟體比較深的歷史問題,基本全是拾人牙慧。

    明末那個形勢,亂如麻,小冰河時期帶來的農業歉收和災荒、遼東、閹黨、東林黨……你不能說明亡於哪一項,只能說他們是匯聚到了一起。

    時間倒回萬曆年間,實際上萬歷三大徵能先後三次動用10萬以上的部隊去平定寧夏、播州、北韓的亂局,可以說當時明朝中央在軍事上的組織度還相當之強,比嘉靖時期強上不少。

    崇禎初期,實際上就連遼東的局勢也是一直有利於明朝,但一方面是崇禎個人能力問題,一方面是明廷內部相互碾壓所致,關內一直未能取得對起義軍的決定性勝利,還滋生了許多聽調不停宣的軍閥。

    所以電影《大明劫》裡孫傳庭才說李自成能失敗無數次,而他只要敗一次就完了。

    把全國的精兵壓在遼東阻止後金,導致對關內的義軍始終沒有決定性勝利,加徵遼稅為起義軍加buff,皇座上的人再亂指揮,明朝當然也到了散架的時候。

    但是崇禎理論上還可以遷都南下,但是講實在的,不是他多有骨氣,他但凡有趙構那個手腕也不至於弄得吊死在歪脖子樹上,他要是南下,南京還有一套文武班子和政府機關可以偏安一隅。

    至於南明,那段歷史簡直不能看,絕對是我們歷史上內鬥的巔峰,一切的一切,只能說,大明自有取死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好好的化妝品為何喜歡說成“藥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