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6005395580

      “也”是語氣助詞,不翻譯;“者”,代詞,復指,用來引出謂語,是判斷句的標誌,不翻譯。  “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也!”: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孝:此處指盡心奉養和服從父母。“弟”通“悌”,指弟弟順從兄長。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表示某種事物是什麼東西或不是什麼東西,某種事物屬於某一類或不屬於某一類。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和現代漢語的判斷句不同,它不用判斷詞,而是在判斷句的謂語後面加語氣詞“也”幫助判斷。例如:  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張騫,漢中人也。  在主語後面,還可以加上代詞“者”復指,引出謂語,這是古代漢語判斷句另一常見的形式。例如:  南冥者,天池也。  吾所欲者,土地也。  陳勝者,陽城人也。  有時候,“也”可以不用。例如:  兵者,不祥之器。  甚至“者”字、“也”字都不用,也可以形成判斷句。例如:  夫魯,齊晉之唇。  荀卿,趙人。  古代漢語表示否定判斷,是在判斷句的謂語之前加上”非“字。例如:  楚雖大,非吾族也。  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這種”非“字雖然可以翻譯成現代漢語的”不是“,但是它本身不是判斷詞,而是副詞。  古代漢語也常常出現”是“字,但是它往往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用和”此“一樣,常用來作判斷句的主語。例如:  是社稷之臣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出版專業主要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