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中所表現出來的絕望和自我毀滅意識。
大多數討論到《金閣寺》中的毀滅美學、變態美學的體現都是從溝口燒燬金閣以及他對於其他人、對於老師、對於有為子、對於懷孕的妓女的施虐傾向,但其實,作品中不僅僅體現了這種毀滅外物的現象,更為深層的是自我絕望意識和自我毀滅意識的潛藏。毀滅自我和毀滅外物共同結合起來,才是三島在此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完整的毀滅美學觀。
溝口本身的絕望和自我毀滅:首先是溝口對於自己的醜陋的深惡痛絕但卻無能為力。其次,是溝口將金閣作為精神的歸宿,而他毀滅金閣,在某種程度上就等同於自我毀滅,因為毀滅了至美的金閣,就意味著,他否定了自己本身作為美的存在的可能性。他不認為自己美,這是絕望,他又毀滅了心中的至美,這是自我毀滅。另外,生理缺陷帶給溝口的是自我人格的摧毀性導向,因為生理缺陷埋下了邪惡的種子和報復外界的念頭,再加上父親的死亡、母親的遺棄,好友鶴川的死亡更是一步步誘使溝口走向絕望的深淵。
文中所涉及的人物,無一不醜陋、不矛盾,沒有一個純粹的作為人本身的真善美的存在,這一點也體現了《金閣寺》所隱含的厚重的絕望意識。溝口對於所有人的失望,從某種層面上說也是對於自己進一步的失望。從毀滅金閣寺這一行為來看:金閣寺被毀滅,而溝口並沒有按照自己原先計劃的那樣跟金閣寺同歸,而是選擇活了下來。這其實已經是自我毀滅的完成。這已經意味著在金閣寺被燒燬之後,世上再無溝口,有的只是名為溝口的肉體,或者說,從那以後,世上的溝口已經不是溝口了。溝口無法認同戰後金閣與自己的遠離,無法接受它沒有在戰爭中被毀滅,無法接受它在戰火後依舊錶現出來的美,這其實正是溝口內心的自我絕望的最好寫照。對於戰後金閣寺的美的無法認同,正是由於溝口的自我認同的無能。金閣原本是代表著他所缺失的部分,他所缺失的美、崇高,以及愛與被愛的能力,性的能力等等,那麼金閣的毀滅不正是溝口的更加不完整的體現?
從溝口毀滅金閣的目的來看:溝口毀滅金閣,是為了尋求自我解脫,是為了將金閣拉到與自己同樣的高度,是為了推翻過去的自己,構建新的自己,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文中的最後,溝口僅僅只是活下來,他對於如何重建自己、重建一個自己想要的世界並沒有任何想法甚至是完全沒有任何能力。他推翻了過去的自己和金閣,卻又無法無力自救,這無疑就是將自己打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從三島由紀夫本人的經歷來看:三島由紀夫因為深陷於軍國主義的桎梏中無法自拔,加上文化概念上的天皇觀的不復存在,使得他最後以踐行武士道精神的方式——切腹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痛苦。這也是自我毀滅的表現。對於現實和理想的矛盾的無能為力和無法自拔,絕望之下只能選擇自我毀滅,可以說溝口得見結局在某種程度上是在預示著三島自己的結局。因為無能為力,所以只能自我毀滅,哪怕是在毀滅別人,也是在毀滅自己。
《金閣寺》中所表現出來的絕望和自我毀滅意識。
大多數討論到《金閣寺》中的毀滅美學、變態美學的體現都是從溝口燒燬金閣以及他對於其他人、對於老師、對於有為子、對於懷孕的妓女的施虐傾向,但其實,作品中不僅僅體現了這種毀滅外物的現象,更為深層的是自我絕望意識和自我毀滅意識的潛藏。毀滅自我和毀滅外物共同結合起來,才是三島在此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完整的毀滅美學觀。
溝口本身的絕望和自我毀滅:首先是溝口對於自己的醜陋的深惡痛絕但卻無能為力。其次,是溝口將金閣作為精神的歸宿,而他毀滅金閣,在某種程度上就等同於自我毀滅,因為毀滅了至美的金閣,就意味著,他否定了自己本身作為美的存在的可能性。他不認為自己美,這是絕望,他又毀滅了心中的至美,這是自我毀滅。另外,生理缺陷帶給溝口的是自我人格的摧毀性導向,因為生理缺陷埋下了邪惡的種子和報復外界的念頭,再加上父親的死亡、母親的遺棄,好友鶴川的死亡更是一步步誘使溝口走向絕望的深淵。
文中所涉及的人物,無一不醜陋、不矛盾,沒有一個純粹的作為人本身的真善美的存在,這一點也體現了《金閣寺》所隱含的厚重的絕望意識。溝口對於所有人的失望,從某種層面上說也是對於自己進一步的失望。從毀滅金閣寺這一行為來看:金閣寺被毀滅,而溝口並沒有按照自己原先計劃的那樣跟金閣寺同歸,而是選擇活了下來。這其實已經是自我毀滅的完成。這已經意味著在金閣寺被燒燬之後,世上再無溝口,有的只是名為溝口的肉體,或者說,從那以後,世上的溝口已經不是溝口了。溝口無法認同戰後金閣與自己的遠離,無法接受它沒有在戰爭中被毀滅,無法接受它在戰火後依舊錶現出來的美,這其實正是溝口內心的自我絕望的最好寫照。對於戰後金閣寺的美的無法認同,正是由於溝口的自我認同的無能。金閣原本是代表著他所缺失的部分,他所缺失的美、崇高,以及愛與被愛的能力,性的能力等等,那麼金閣的毀滅不正是溝口的更加不完整的體現?
從溝口毀滅金閣的目的來看:溝口毀滅金閣,是為了尋求自我解脫,是為了將金閣拉到與自己同樣的高度,是為了推翻過去的自己,構建新的自己,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文中的最後,溝口僅僅只是活下來,他對於如何重建自己、重建一個自己想要的世界並沒有任何想法甚至是完全沒有任何能力。他推翻了過去的自己和金閣,卻又無法無力自救,這無疑就是將自己打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從三島由紀夫本人的經歷來看:三島由紀夫因為深陷於軍國主義的桎梏中無法自拔,加上文化概念上的天皇觀的不復存在,使得他最後以踐行武士道精神的方式——切腹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痛苦。這也是自我毀滅的表現。對於現實和理想的矛盾的無能為力和無法自拔,絕望之下只能選擇自我毀滅,可以說溝口得見結局在某種程度上是在預示著三島自己的結局。因為無能為力,所以只能自我毀滅,哪怕是在毀滅別人,也是在毀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