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畫匣00

    話劇《茶館》可謂是老舍的巔峰之作,也是我本人非常喜愛的一部文學作品。它以獨特的藝術結構向我們展示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社會歷史變遷。茶館裡匯聚了各色人物,劇情矛盾不斷此起彼伏。小茶館大社會,作者把各人物形態與時代背景結合起來,這裡有顯擺炫耀,有坑蒙拐騙,有稱王霸道,有乞討賣藝等等巧妙的透視了人生百態。簡短的文字將劇裡的主要人物和小角色描寫的生動形象,演繹如百家講壇,這就是老舍的高明之處。

    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藝術場景:

    一,主人公王利發獨坐茶館,等待暴風雨來臨。

    王利發接父輩祖業,接手裕泰茶館掌櫃,他信心十足,遵循父輩遺願,決心要將茶館生意做的有模有樣,他的處世哲學,人緣頂要緊,見人說人話,他信奉“按照父輩留下來的老辦法,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大岔子”,所以他在經營過程中,成功把自己練就成商場老油條,圓滑,自私,剝削勞動力,會看臉使眼色,兩頭附和,使得在那個混亂動盪的年代,其他茶館都關門大吉的情況下,他的茶館卻還能在夾縫中生存下來。但是就在他老婆在街上被惡霸撞死之後,王利發抱著淑芬的那個場景,深深地觸動到我。他除了是個圓滑精明的店老闆之外,也是家裡的頂樑柱,他顧家,愛護子女,他奮鬥的一生,也是在堅守自己作為繼承人,作為丈夫,作為父親的責任。當他知道沈處長帶人要來霸佔茶館,打發支走了兒孫們,自己獨自一人坐在茶館裡等待暴風雨的來臨。他自己趨炎附陪笑的背後,承受著太多的屈辱,揹負著太多的責任,無奈再多的掙扎,也終將成為那個動盪時代的犧牲品。

    二,王利發在見到善良的老百姓受欺負,只會打打圓場,並沒有阻止。

    就他那種和事佬和苟且偷生的性格,遇到事不關己的事情不去阻止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老舍筆下的這段情節,在如今看來,還不是萬民寫照?我們所處的時代人人還不都是王利發?他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還反映出普通老百姓的民風問題,很多人在見到一些不平的事情,往往也會顧慮太多,沒有多少人會出手相助,打抱不平的。一個單純的場景,卻反映出了人物和事物的多面性,這就是文字的魅力。

    三,王掌櫃,秦仲義,常四爺,三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為自己撒紙錢。

    看到這裡,心理也是萬份悲涼,回想他們三個各自的人生,幾個各自懷揣夢想的老朋友老相識,最後都徹底屈服於現狀。王利發恪守自己人生哲理,為了茶館逆來順受的這一生,在他衰老之際再也撐不住了。以往的種種,一口老北京腔,在秦二爺威脅他要賣掉房子和土地,他機智迴應道:“您甭嚇唬我玩兒,,我知道您多麼照應我,心疼我,絕不會叫我挑著大茶壺,到街上賣熱茶去。”他這種撒嬌耍賴的口氣,使得秦仲義沒有任何脾氣,只能氣沖沖地離開。多少危機他都能被自己的圓滑化解掉,而如今,軍閥,兵痞,洋人,對茶館肆無忌怠進行剝削,王掌櫃卻轉身釋然了,他救不了茶館,最終選擇與茶館同歸於盡。晚年悽慘常四爺,在途中遇到別人出殯,聯想到了自己的身後事,沒有壽衣,沒有棺材,那就給自己預備一點紙錢吧,於是他便偷了人家一些紙錢藏在自己賣菜的框裡去找老朋友王利發了。秦仲義工廠被沒收,自己落得空空如也,他來到茶館,叫王掌櫃給喝茶的那些人當個笑話講講,“有錢吶,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幹好事!告訴他們哪,秦某人七十多歲才明白這點大道理,他是天生的大笨蛋!”

    三個人從年輕的雄心壯志到最後的潦倒窘困,互相傾訴,互相嘆息,已是垂暮,他們把紙錢撒向天空,互道再見!看起來也是很滑稽,但是,王利發上吊自盡,也著實給故事畫上悲情的句號。

    老舍這部作品,我認為其藝術價值就是給了我們一本很好的處事哲學,他對每一個鮮明的人物個性的描寫都非常有特點,就比如主人公王利發,他的性格是有多面性的,他的每一面性格特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思考,我們在生活的逆境中,要學習處事圓滑,適當退讓,既有寬巨集大量的胸懷,也要有從容不迫的氣場,既要有以退為進的策略也要有審時度勢的能力,有張揚的個性還要有骨子的善良!

  • 2 # 潮弦神話

    觀看《茶館》談談你印象最深刻的藝術特色和分析人物塑造藝術?

    《茶館》是老舍戲劇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當代話劇藝術中的經典,被西方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蹟”。劇作以北京一個普通的茶館作為為舞臺,描寫了王利發、常四爺、秦二爺等人的人生悲劇,以及戲中的三個時代的悲劇。

    “裕泰大茶館”的掌櫃王利發的茶館每天都接待不同角色的人物。為了生活,他總是用 一臉的笑容來歡迎他們。他的茶館是人們喝茶休息的地方,但竟然成為販賣兒女的的場所,註定了茶館最終的悲劇命運。“將,你完了!”這聲一語雙關,既是首幕的最後收尾語,也點出了茶館悲劇命運的結束。

    2.人物的悲劇

    《茶館》涉及的人物有幾十個,其中,王利發、秦仲義和常四爺是貫穿全劇的主要人物,在 三幕劇中,他們的命運像茶館的命運一樣,走向了衰敗和崩潰。

    王利發是裕泰茶館掌櫃,是全劇的中心人物。他精明幹練圓滑,善於見風使舵。但是,到了最後,他卻找不到立足之地,被迫上吊自盡。

    秦仲義是茶館的房東,他出場時穿著講究,是一個很有氣場的人物。他雄心勃勃,企圖以實業救國。可是,這位立志發展民族工業的資本家和王利發一樣,都被現實生活碾得粉碎。他對自己的一生作了自嘲式總結:“應該勸告大家,有錢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幹好事!”這段話充滿了辛酸與無奈。

    常四爺是個旗人,他滿懷愛國熱忱,卻救國無門,壯志難酬,飲恨終生。在劇末他悲傷地說:“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

    他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關於生活的理想和盼望,有的卑微有的高尚,但是最後都不能擺脫被磨滅的命運。

    3.社會的悲劇

    茶館是三教九流各種社會人士彙集的地方,不同的角色代表著不同的社會地位,這個茶館可以講就是一個小的社會。三個主要人物命運的安排,表現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社會的惡劣環境對人的摧殘。老舍將把這些角色都集中在一個茶館中,用他們的變化來映襯社會的發展變化,老舍通過茶館的變化及發展的悲劇,將社會的變遷的悲劇完美體現。

    《茶館》的悲劇藝術

    1.衝突的藝術

    《茶館》三幕劇,歷史跨度半個世紀,通過小小茶館的人情世故,由興到衰,反映了大社會的動盪變遷。

    《茶館》不同於一般的悲劇,它是通過描寫茶館中一些具有正面形象的人物,在當時黑暗社會裡遭受的厄運以及他們的精神毀滅,來顯示它的悲劇性。

    人與舊時代的外部衝突,匯合人物精神的內部衝突 ,是《茶館》的悲劇特色之一。它的悲劇可以歸納為兩類:內部衝突和外部衝突。內部衝突指人的各種心理力量的衝突,外部衝突指人 的精神作為整體同外部世界的衝突,包括人與自然的衝突、人與社會的衝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衝突。

    中國古代悲劇的衝突主要是外部衝突,即邪惡勢力和正義力量之間的衝突,很少有悲劇人物內在的衝突。所以,“大團圓” 的結局在中國悲劇中很常見。

    西方悲劇則不同。悲劇衝突儘管也表現在正義和邪惡勢力之間,但主要表現在悲劇人物心靈衝突上,揭示他們精神的痛苦或毀滅。黑格爾認為,心靈的衝突,是最本質性的衝突,也是最理想的衝突。

    《茶館》悲劇衝突融中西方悲劇衝突為一體。其中,既有人與時代的衝突,又有心靈衝突。老舍把悲劇衝突的焦點直接指向了那個時代——從清末到解放戰爭之前的時代由封建社會變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時代,是中中國人民受剝削、受壓迫的時代。老舍用社會上人物與人物間的每一個小的衝突暗示人民與舊時代的衝突,藉助小人物來說明那個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2.笑中帶淚的藝術

    關於《茶館》,有人說它是喜劇,有人認為是悲劇。

    老舍先生的作品創作美學風格多姿多彩,喜劇風格無疑是其最鮮明特出的。但在喜劇背後,人們還是不難窺見他對憂患人生的獨特悲劇感悟。悲劇,在老舍筆下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世界。他以人物的平凡性、事件的平凡性和內在的悲劇性,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人物和事件撞擊人們的心靈,引起人們的思考。

    老舍一向被譽為“幽默大師”,他以獨特的喜劇方式和幽默手段去體現其作品的悲劇品格:把悲傷藏在嬉笑中,笑和淚並在一起,在某些喜劇因素和嘲諷手段之中。

    同時,老舍有一顆柔軟的心。他愛母親,愛妻子兒女,愛朋友,愛小動物,愛花草。他看見一隻受傷的小麻雀痛苦的樣子,也要閉上眼。

    老舍先生筆下人物的自殺或殉難,正是這種壯烈激昂而毅然決然慷慨赴死的氣節與風骨,給老舍筆下的人物形象賦予了一種悲鬱蒼涼,慷慨悲歌的壯烈色彩,其本質則是對於無出路的環境的超越,是另一種生命價值的實現,使得自殺具有了形而上的更高層次的意義,表現出了崇高的悲劇美。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老舍對人生悲劇的一種探究結果,寄託著一種無望中的希望。

    《茶館》結尾時,三位老人在淒涼的秋風中撒紙錢為自己送葬,每人都發出了自嘲式的吶喊。他們痛苦的表情使全劇籠罩著悲涼的情緒。正是這種可笑與可悲的結合,表現出了《茶館》悲劇性的審美價值。

    《茶館》將悲劇和喜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喜劇的形式表達出悲劇的效果,起到了對社會強烈的反諷的藝術效果。

    結語:一個成功的作家,總是試圖用最簡潔的文字,揭示最為深刻的社會背景,刻畫儘量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繪最為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茶館》短短的三幕劇,一個茶館,三個時代,兩代人的苦難生活,老舍先生刻畫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唱出了一曲笑中帶淚的悲歌。

  • 3 # 上海內環內

    一、《茶館》中主要人物的特點分析

    (一)《茶館》的中心人物王利發

    王利發是《茶館》的中心人物,是裕泰茶館掌櫃的,貫穿於整個話劇。王利發是一個性格鮮明的人,它正直、精明、能幹,但也又會審時度勢、明哲保身、處事圓滑,在社會上有豐富的為人處事的經驗,懂得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但是那麼精明的、小心翼翼生活著的一個人在那樣是時代背景下也難以生存,最後還是使裕泰茶館走向了破產。王利發這種逆來順受、只求平安一生的心態是當時很多人所共有的心理,雖然王利發相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他的身份地位還是比較高一點的,但是最後落得的還是一個悲涼的結局。

    (二)茶館的熟客常四爺

    常四爺是裕泰茶館的老顧客了,它是一個正直、愛國、剛強的人,常四爺同其他人身份有些不同,他是享有特權的旗人,是“吃皇糧”的人,但是儘管如此,他還是厭惡腐敗的清王朝、厭惡洋人。常四爺的形象塑造大大反映出了當時人們對生活現狀的不滿以及反抗情緒。

    (三)房東秦仲義

    房東秦仲義也是《茶館》中的重要人物,是一個典型的資本家形象,有著雄厚的家產和一定的勢力。秦仲義是一個自命清高的人,他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與眾人無法溝通,他認為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要享受人生,他不甘寂寞,幹一些出格的缺德事,還認為吃、喝、嫖、賭是人生的一大樂事。雖然他主張實業救國,苦心經營,在黑暗中獨自奮鬥,但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生活、去經營,那麼他的悲劇下場也是可以預想到的。

    二、《茶館》的藝術特色

    (一)語言藝術

    老舍的《茶館》是一部“京味兒”十足的作品,正宗的北京話貫穿於這個作品,帶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和民族色彩。北京話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徵就是兒化音,這是“京味兒”的象徵,而且在劇中量詞、疊詞的大量使用也增加了作品口語色彩,將劇本語言寫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劇本中主要人物的語言也被設計的極具特色,老舍根據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因素給他們設定了具有他們性格特徵的語言風格,這有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例如掌櫃王利發,他的語言是周到、謙恭的,和社會各界人打交道都能對答如流,既顯示出他的身份,也更反映出他處事圓滑的特點;茶館的常客常四爺的語言是豪爽耿直的,符合了他正直、豪爽的性格特點,這些具有性格特徵的語言風格也表現出老舍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所以,具有人物特色的語言風格使劇中人物性格更加鮮明,也增加了語言的藝術特色。

    另外,《茶館》精煉、準確的語言也增加了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這部作品的語言精練程度可以達到用兩三句話就將一個人的性格特徵表現出來。而且劇本中精煉的語言還富有哲理性,比如在第二幕中,李三所說的:“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就這簡簡單單的兩三句話就將那是時代的弊端給透露出來了,概括了那個社會的現實和殘酷,將底層人民的心理狀態表現出來了,這也是這個作品的語言藝術特色。

    (二)別具一格的戲劇結構

    《茶館》最重要的藝術特色就是別具一格的結構,老舍在創作《茶館》這部劇作的時候打破了傳統的戲劇結構,進行了大膽地創新,根據時間將話劇分為三幕,而且三幕反映的是三個不同的時代,第一幕描寫的是晚清末年戊戌變法失敗後人們的生活狀態;第二幕描寫的是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後人們的生活狀態;第三幕描寫的是解放戰爭前人們水深火熱的生活狀態,將三個不同時代、三種不同的生活狀態通過一個茶館和茶館中的人和事完整的串聯在一起,突破了“一人一事”的傳統敘事結構,打破了時空的限制。

    (三)敘事性與戲劇性的結合

    《茶館》當中採用的是敘事性與戲劇性相結合的敘事方法,老舍先生在創作時將敘事作為主要的表現手法,講述出故事的內容,然後再結合戲劇的戲劇性,通過刻畫人物的典型性格、製造戲劇衝突、設定人物命運來增加劇本的戲劇性,將劇本的敘事性和戲劇性結合在一起,通過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反映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三、結語

    老舍的作品一直都很有研究價值,是一位很具有時代性特徵的作家,《茶館》這部劇作也是有很高藝術成就的,它是中國話劇鼎盛時代的代表,它在語言藝術和戲劇結構上都有很大的創新,而且有著很深刻的歷史意義,所以自從茶館上演以來,就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關注,受到了一致的好評,也讓中國話劇在國際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富婆愛上窮小夥的電視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