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性感的小石頭
-
2 # 使用者68704285550
我認為自從漢代以來,中國的最高道德標準是孝。西漢以孝治天下,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仁義禮智孝,一個人可以不忠不義,但是不能不孝,不孝在古代是非常嚴重的罪行。
儒家認為,孝可以使人們之間互相親愛。而相互親愛的族群,道德底線明確,統治者易於駕馭:“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孝道總體上有利於社會和國家的安定。無論是國家危難,還是天下承平,統治者選擇賢臣良將的路徑大都是“求忠臣於孝子之門”
孝道作為一種最基本的道德標準,同時也是最高的道德標準,易於衡量,朝廷在選拔官員,考察到的時候,往往以孝道作為衡量標準,西漢的“舉孝廉”就是推行推薦的人才為官,品行之一就是“孝順”
孝道影響中國千年,時至今日,孝順父母依舊是社會的道德標準,對不孝的人我們通常嗤之以鼻,都說人無信則不立,豈不知人若不孝,處處受鄙視。
所謂百善孝為先,如果孝順都做不好,何來行善呢。
-
3 # 彭定州
種群(族)的共同的生存利益是對個體的行為的道德約束。孝,是出現私有制以後才形成的意識,之前應是仁義。仁非絕對自私的,義是繼而可以獻身。這些是人類種群共同生存的基本道德要求。
古代的道德標準
其實對於道德的約束,在古代有很多因素,不過最關鍵的一個那就是孝道,所謂百善孝為先。
比如東漢時期,你想要做官,必須透過舉孝廉,也就是說你要做一些,讓別人感覺你是一個孝順的人,你才能夠有資格去做官,而這僅僅是一個條件而已,其他還需要你有才華才行,不然的話還是無法走上士途。
所以到了三國時期,曹操為了能夠讓有才能的人為他所用,基本上不注重個人的出身問題。因為在人人講究孝道的年代。
很多人也開始了虛假的宣傳,比如父母亡故,別人守孝三年,你守孝十年,別人在家裡守孝,你特意在父母的墳邊,搭建房子居住的旁邊守孝。別人就感覺你這個人非常孝順。
兄弟之間為了做官,特意鬧分家,比如家裡有三兄弟,大哥獨吞了所有家產。然後其他兩兄弟,對外宣傳,寧肯不要家財,也不想破壞兄弟之間的情誼。別人就覺得你這個人品相當好,於是就推薦你去做官。所以呀,這種套路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所以,曹操才會唯才適用,管你什麼出身,能有才華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