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學術界和收藏屆一般認為鬥彩是從明朝成化年間創燒的,而不是題主說的宣德年間。
五彩是從元代後期創燒的,宣德年間有,但是非常少,最主要的西藏薩迦寺收藏的。五彩成化、弘治、正德年間都不多。到了嘉靖、萬曆才驟然增加。
鬥彩這個詞到清朝晚期才出現,在當時,成化鬥彩就稱為五彩。後來鬥彩才從五彩中分離出來。
區分鬥彩和五彩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從感覺層面區分,五彩熱烈,鬥彩柔和。從技術層面區分,五彩是平塗,鬥彩是勾勒的。勾勒就是用青花畫一個邊,再把彩塗進去。五彩就是直接用彩塗上去。
成化鬥彩最有名的就是天字罐和雞缸杯。天字罐公認的珍品就11+2件,最多的就是臺北故宮,有4件,都有蓋。其次北京故宮,有2件,一件有蓋,一件蓋是清朝仿的。其餘5簡都是無蓋的。11件中最完整有蓋的是5件,6件是無蓋的。
為什麼要+2呢,因為還有2件是殘的。一件是在2000年,倫敦蘇富比拍賣的剃頭天字罐,拍了1000多萬人民幣。所謂剃頭就是口破了,把口磨平了。還有一件就是在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口也是殘的。
成化雞缸杯公認的真品是17件。其中博物館收藏13件,可流通的4件。博物館中臺北故宮就佔了10件,北京故宮居然一件也沒有。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各一件,瑞士鮑爾博物館一件,但已經碎了。
可流通的四件,其中一件就是2014年在香港蘇富比,劉益謙用2.8億港幣拍的。
鬥彩的工藝複雜,生產量小,中彩瓷品種中,存世量僅比琺琅彩多。成化皇帝雖然皇帝當得不怎麼樣,但在成化朝創燒的鬥彩確實聲名顯赫。
現在學術界和收藏屆一般認為鬥彩是從明朝成化年間創燒的,而不是題主說的宣德年間。
五彩是從元代後期創燒的,宣德年間有,但是非常少,最主要的西藏薩迦寺收藏的。五彩成化、弘治、正德年間都不多。到了嘉靖、萬曆才驟然增加。
鬥彩這個詞到清朝晚期才出現,在當時,成化鬥彩就稱為五彩。後來鬥彩才從五彩中分離出來。
區分鬥彩和五彩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從感覺層面區分,五彩熱烈,鬥彩柔和。從技術層面區分,五彩是平塗,鬥彩是勾勒的。勾勒就是用青花畫一個邊,再把彩塗進去。五彩就是直接用彩塗上去。
成化鬥彩最有名的就是天字罐和雞缸杯。天字罐公認的珍品就11+2件,最多的就是臺北故宮,有4件,都有蓋。其次北京故宮,有2件,一件有蓋,一件蓋是清朝仿的。其餘5簡都是無蓋的。11件中最完整有蓋的是5件,6件是無蓋的。
為什麼要+2呢,因為還有2件是殘的。一件是在2000年,倫敦蘇富比拍賣的剃頭天字罐,拍了1000多萬人民幣。所謂剃頭就是口破了,把口磨平了。還有一件就是在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口也是殘的。
成化雞缸杯公認的真品是17件。其中博物館收藏13件,可流通的4件。博物館中臺北故宮就佔了10件,北京故宮居然一件也沒有。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各一件,瑞士鮑爾博物館一件,但已經碎了。
可流通的四件,其中一件就是2014年在香港蘇富比,劉益謙用2.8億港幣拍的。
鬥彩的工藝複雜,生產量小,中彩瓷品種中,存世量僅比琺琅彩多。成化皇帝雖然皇帝當得不怎麼樣,但在成化朝創燒的鬥彩確實聲名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