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山河丶
-
2 # 安意如
這個很簡單。“子”就是孔子,“曰”就是說。《說文解字注》段玉裁解釋“曰”為“有是意而有是言,亦謂之曰,亦謂之雲,雲曰雙聲也”。也就是說“曰”和“雲”的意思一樣,就像我們常說的“古人云”。所以“子曰”就是“孔子說”的意思。
那麼問題來了,孔子,姓孔名丘,為啥不說“孔曰”或者“丘曰”呢?偏偏說個“子曰”?顧炎武《日知錄》裡記載“周制,公侯伯子男為五等之爵,而大夫雖貴不敢稱子,春秋自僖、文以後,執政之卿始稱子。其後匹夫為學者所宗亦得稱子,老子,孔子是也。”這裡很明確的說明了“子”這個稱呼有爵位名向敬稱的轉變。
另外汪中的《述學別錄》中也提到“稱子不成辭,則曰夫子。……凡為大夫,自適以下皆稱之曰夫子。”這也就說明了,《論語》中我們也會看到“夫子”這個稱呼,基本都是稱呼孔子的。
綜上,子其實就是一個敬辭,我們常常在“子”前加上姓,表示敬稱,比如孔子、孟子、荀子。而放在《論語》這樣的特殊文字中,所有的“子曰”都是表示是孔子說的話,沒有例外。·
“子曰”在古代是各家學生對老師的尊稱,並非專指孔子。《
論語
》中的“子曰”,都是指孔子。子,是對男子的尊稱,也是對老師的尊稱。如子程子,是說程子是我的老師之意。春秋之時,百家爭鳴,諸子層出不窮,數量眾多。諸子之書,無論自著,還是弟子記述,都是“某子曰”。諸子百家,成為中國歷史上思想奔騰的年代,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