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性暗礁
-
2 # 匪宜有所思
曹操殺伐決斷,有勇有謀,而且還睡了不少別人家的媳婦,年輕人的榜樣,劉備形象比較仁義,偏安一方,有人輔佐,進可攻退可守,倒也安逸。
-
3 # 巴山夜雨涮鍋
年輕人喜歡曹操,很正常。朝氣蓬勃的年齡,無憂無慮,有志恨天低。曹操文武雙全,縱橫九州,佔領天下大半,詩文出色,美女如雲,又是個性情中人,本來就是標準的偶像範兒。再加上傳統戲曲、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大白臉奸臣扮相,激發青年人的逆反心理,你越罵,我越要捧。而曹操的一些缺陷,比如殘暴屠城,多疑猜忌,對從小衣食無憂的青年又算什麼呢?
相反,劉備被三國演義中塑造出的文不成武不就,長厚似偽,動輒哭泣這麼一個麵糰形象,再加上文學中誇耀引發的逆反心理,自然得不到青年人的追捧。
而長到三十歲以後,經歷了一些世事波折,大部分的人會明白生存的艱難,明白即使努力也很可能達不到目標,明白自己只是世間的一個分母和墊腳石。這時候,仰慕站在金字塔尖的曹操這種情懷,便開始淡化和虛幻。相反,對劉備仁厚愛民的作風,有了切身體會的認可;對劉備半輩子屢敗屢戰的堅韌,也有了由衷的欽佩。劉備自己最後打下的江山雖然不到曹操的四分之一,然而那卻是他以織蓆販履之徒,白手起家,一磚一瓦打下來的。劉備臨終前那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青少年看來不過是耳朵起老繭的道德宣教,只有到了中年,才明白臨終前給兒子說這話,是多麼難得。
簡言之,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劉備既是一個相對較好的統治者和領導,也是一個更值得效法學習的物件。這個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才會漸漸明白。
無論是演義還是真實史料記載,曹操的言行非常符合真小人。挾天子令諸侯,欺負漢獻帝,到最後封魏王。不僅大大咧咧的做出來,還名正言順的寫出來告訴天下諸侯:老子就這麼幹了,不爽的話你來打我啊!曹操到底是否真心忠於漢世劉家,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我們後人在今天只能確定一件事:曹操打從一開始就準備做亂世權臣。對比歷史上看不透的劉備和偏安江東的孫氏家族,曹操至少活得很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