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雨綿綿不止
-
2 # 灤陽誠毅
大家好,我是麻雀誠毅。
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籲相互交好,州籲驕縱不法,弒君奪位。石厚助紂為虐,石碏大義滅親主要還是這個原因。
不過深層次來看,春秋時期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時代。血緣關係和君臣關係是核心,所以在當時的人看來血緣關係和和君臣關係應該是在同一個層面的,而且這時的君臣關係不像後來的皇帝時代的君臣關係,他是社會倫理的日常,也就是說可能隨時隨地都會接觸到。皇帝時代只有在中央做官才有機會見到皇帝,君臣關係不是日常,日常是同僚的上下級關係。
石碏可能每天接觸君主或者宗室成員,關係的親疏不僅僅看血緣,還考慮日常道德倫理的因素,因為在春秋時代君臣大義不是高高在上的感覺,是和父子兄弟一樣親近的。而且歷史上那些的父子兄弟相殘、弒君的事情大多發生在春秋時期。
而且春秋時期也是仁義道德氾濫的時代,禮崩樂壞,法制沒有建立,約束人的行為的時候更多的是道德。所以石厚做出叛逆的行為是石碏不能容忍的。石碏能夠大義滅親說明在他的心裡親情絕大不過道德倫理去。所以在他的世界觀裡面這是必然的選擇。
-
3 # 眼鏡哥愛寫作
大義滅親的成語也就起源於此,讚揚石碏的為國為民,而不藏有私心,就算是自已親生兒子,也如此,堅持正義。在外獲得一片讚揚聲,回到家中,冷靜下來,石碏或許心中湧湧作痛,親生兒子,古有虎毒不食子更何況人呢?說明石碏內心所揹負的壓力可想而知,壓力也就是殺自己親生兒子的原因從何來,我認為有幾點,第一石厚首先該死,幫州籲殺衛恆公,雖不是主犯,也是幫兇,且計謀出自於他,在三鋼五常的封建社會這是大罪,對君不忠,在名義,道義上都不佔理,華人講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他這行為是謀反,而且要誅九族的,石碏聰明,先殺了兒子,則挽救了自己及其他家族成員且這獲得了好名聲,這是石厚必死的第二點;第三點,那時候君臣關係是要大於親子關係的,而不是如今社會,所以石厚死,石碏應不會太過悲傷,再者那時兒女成群,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嘛,比較有深度了,當時的社會,禮,義,廉,恥,信,是很重要的。國家與臣民都很講究信義。
而在公元前719年,州籲夥同石蠟之子石厚,聚集衛國流民弒殺衛桓公,州籲自立為君,史稱衛前廢公。衛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遭到弒殺的國君,為臣子弒君開了先河,此後春秋時期不斷出現以下犯上之事。
石蠟是春秋時衛國大夫。州籲篡奪君位後,不能平定國內的騷亂。派石厚向他父親石蠟請教穩定州籲的辦法,於是石蠟設計,殺了州籲後,又命人殺了自己的兒子。
石厚夥同州籲殺害衛恆公之時,他的結局依然註定,春秋初期,各國還沒有全面開戰,,人人皆講究忠義名聲,他犯了不忠不義之事,就算石蠟不殺他,其他人也會殺他。
因為殺了石厚可以賺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說不定還會牽連石蠟的家族,所以石蠟搶先行動,獲得了一個大義滅親的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