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月與五月923
-
2 # 樂活光陰
我人文社科類讀得最多,就是哲學美學之類,還有小說,國學經典。
經過浩劫之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一個文藝復興的“小高潮”,大興讀書學習之風!
記得當時有“傷痕文學”《班主任》《紅衣少女》、尋根文學《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雞窪窩人家》《人生》《老井》《紅高粱》、朦朧詩派的北島舒婷,汪國真王朔等紅極一時。
全民武術氣功熱,港臺歌曲,社會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的還有全面開放學術文化,有幾波西方學術名著的譯介潮流,百十部“漢譯世界哲學名著”、“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走向未來叢書”,後來就是傳統文化的復興,持續至今高潮不退。
我讀書的第一個時期,是在上師範學校的美好歲月,學校定期開放圖書室閱覽室,由於我經常借書,圖書管理員把我都記住了,一個清瘦臉色蒼白的學生。
當時市面上興起了西方哲學圖書,十分火熱,以尼采、薩特、弗洛伊德的書最為流行,相繼有海德格爾、叔本華、羅素成了青年人的精神食糧,除了存在主義還有科學哲學也十分流行,我竟然閱讀了卡爾•波普爾的大部分著作,與同學討論他的邏輯實證主義“證偽原則”。我們只是普通的中等師範生,卻“書生意氣指點江山”,每天興致高昂,對未來滿懷希望。
有了好學上進的習慣,在參加工作後,我仍然保持了好多年,讀了許多人文社科書,我們陝西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的小說。國學儒道佛的傳統經典,是我現在的最愛,現在還經常溫習,力求能融會貫通,受用身心靈健康,不負作為一個讀書人!
樂活雜談,一起學習共勉!
我看的最多的都是小說,歷史,紀實。反正就是跟著自己的興趣讀書,沒有一點實用的東西,所以我讀的書也是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