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西周之Hans

    古代文人清高,主要有三個原因:

    1.大多數興盛朝代的統治者,為了統治需要,崇尚文治,使文人的地位升高

    比如,從漢唐開始,各個學府的地位和待遇都較高,而且統治者也特意用褒揚和封賞來加以推進和鞏固。(也包括部分朝代對於宗教的推崇,比如,北魏)

    其中,以西漢中期對於樂府,欽天監為例,欽天監的執掌者,其地位和待遇和宰相相近,當然,以下文人們承著作為同樣是文人的宰相,各部尚書,侍郎等等的待遇而水漲船高,這就造成了,文人們自豪的情結

    時間久了,各個家族之間形成了從觀念,財富相當,聯姻等等,形成了士族結成,強大的集團也無形中使自己的地位得到了升高和鞏固(甚至連皇帝也忌憚)

    2.由於古代讀書的人其實很少,或者說真正讀書的人不多(大部分百姓都是鄉間私塾讀完就不讀了,甚至從來沒讀過),能一路讀下去,甚至能讀出一些名堂的,大部分是有錢人或官家子弟(注意,是大部分,也有一些寒家子弟)

    因此,極少數人群比大多數人群站得更高,也造成了“傲”的傾向

    3.由於極少數人才能讀書,掌握了一些知識和理念的人,在面對大多數白丁不識幾個的人群時,較難溝通,特別是在理念方面

    4.如竹林七賢狀——文人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當然也因為性格原因,對於世間的政局,官場,民風,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因為看不慣統治者或者朝局的實際掌握者的所作所為,不屑做官,同流,而選擇了避讓,甚至逃難等等,如曹魏時的阮籍(竹林七賢之一),陶淵明等等的隱居。有的不關局勢,只雲遊天下,結交朋友而已,而不願出仕為官

    這就讓人們普羅大眾認為文人們的清高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上年會聚餐了,什麼白酒是有檔次、價格適中且嘉賓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