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偽書
《尚書》,又稱《書》或《書經》,是中國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它以記言為主。自堯舜到夏商周,跨越兩千餘年歷史文獻。是《三墳五典》的可考記錄。
《尚書》列為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
自漢初以來,有今文、古文兩種不同的傳本。《漢書·藝文志》說,《尚書》原有100篇,孔子編纂併為之作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佈《焚書令》,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燬。漢代重新重視儒學,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漢代通行文字隸書寫的《尚書》,共28篇,人們稱之為今文《尚書》。西漢時期,相傳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型書寫的,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古文《尚書》經過孔子後人孔安國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書》多16篇。
在西晉永嘉年間的戰亂中,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梅賾從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書》25篇,古文25篇經宋代以來的考異爭論總體認為是東晉人的偽作。
清人孫星衍作《尚書今古文註疏》,廣泛汲取前人考訂成果,摒棄25篇偽作,將篇目重新釐定為29卷,大抵恢復了漢代《尚書》傳本的面貌。《尚書》所記基本是誓、命、訓、誥一類的言辭。雖說文字大體古奧迂澀,但也有少數文字比較形象、朗暢。
不是偽書
《尚書》,又稱《書》或《書經》,是中國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它以記言為主。自堯舜到夏商周,跨越兩千餘年歷史文獻。是《三墳五典》的可考記錄。
《尚書》列為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
自漢初以來,有今文、古文兩種不同的傳本。《漢書·藝文志》說,《尚書》原有100篇,孔子編纂併為之作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佈《焚書令》,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燬。漢代重新重視儒學,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漢代通行文字隸書寫的《尚書》,共28篇,人們稱之為今文《尚書》。西漢時期,相傳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型書寫的,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古文《尚書》經過孔子後人孔安國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書》多16篇。
在西晉永嘉年間的戰亂中,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梅賾從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書》25篇,古文25篇經宋代以來的考異爭論總體認為是東晉人的偽作。
清人孫星衍作《尚書今古文註疏》,廣泛汲取前人考訂成果,摒棄25篇偽作,將篇目重新釐定為29卷,大抵恢復了漢代《尚書》傳本的面貌。《尚書》所記基本是誓、命、訓、誥一類的言辭。雖說文字大體古奧迂澀,但也有少數文字比較形象、朗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