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一杯紅酒370

    魯迅之才,少有其儔,尤其是舊學功底,流淌於作品字裡行間。但從魯迅在校所受教育考察,卻與中國古典文史等舊學基本沒多大關係。他在文史方面的造詣,有人研究,得益於以下三方面:

    翰林後裔的家學背景和周家的崇文傳統是成就魯迅的首要因素。魯迅的祖父周福清(1837年—1904年)是同治年間翰林。周氏詩書傳家,對子孫教育十分重視。魯迅六歲時,入周家自設私塾讀書,由叔祖周玉田開蒙。遵祖父旨意,除習字、對課之外,還要讀《鑑略》(又名《五字鑑》,這是影響最深遠的蒙學讀物)。玉田老師家藏書豐富,使少年魯迅眼界大開、興致盎然。這無疑為魯迅打下了堅實的史學和古文基礎,是魯迅日後成為大文豪的重要因素。

    其二是家庭的變故為他日後走上文學道路奠定了閱歷上的基礎和情感上的鋪墊。光緒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五十九歲,因次年六十大壽,清廷決定開恩科。當年秋天,各省行鄉試。本次浙江鄉試考官殷如璋與周福請同為同治辛未科進士。周福清見有機可乘,便備一萬兩銀子的期票一張,為其子(即魯迅的父親周伯宜)打通關節。但事有不巧,周福清以科場行賄被捕入獄。光緒皇帝判其“斬監侯”,押入杭州死牢中,等待秋後處決。

    雖說在周家傾其家產的打點下,周福清最終未被處決。但七年後,周福清出獄時,周家已是傾家蕩產。祖父系獄的七年中,每年“秋決”,都是掙扎於生死之間,這無疑給親人難以承受的煎熬和創傷。以致魯迅成為作家以後,將人間的虛偽、殘酷、不平、黑暗,往往以激憤沉痛的筆墨寫出。此番遭遇與魯迅之所以成為魯迅,所關巨大。

    紹興的敦儒教育、崇文尊師的地域文化優勢是成就魯迅的第三個因素。明清時期,浙江文風極盛,而紹興在浙江又居上乘。敦儒重教、崇文尊師之風深入人心。魯迅十一歲時進入紹

    興城內最為嚴格的私塾三味書屋,老師是學問淵博的宿儒壽鏡吾先生。魯迅在這個擁有如此厚重文化積澱的場所,前後長達五年之久。在此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日後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厚重的基礎。

    簡單概括:

    以上三大因素使得魯迅進入文學領域後,從一開始便如魚得水,身手不凡,很快成為一代大文豪。而這三大因素也使我們看到眼下大作家、文化大師們之所以淺薄的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山派在嶽不群的執掌下,並派後成了五嶽第一,為什麼嶽不群仍是偽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