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方法
01
案例:
5歲的小君在幼兒園經常拉幫結派,排斥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小朋友。為此,她的媽媽很苦惱。這麼小的孩子就懂得排斥同伴,她的媽媽擔心影響其健康成長。
外向孩子較易排斥同伴
“小朋友排斥同伴,這與先天個體差異性有關係。”當談及為何幼兒園的小朋友就懂得拉幫結派,排斥小朋友時,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李建學主任直接地說。據瞭解,相比於內向的孩子,性格外向的孩子更愛把焦點放在他人的身上。“通常排斥,拉幫結派的小朋友都是外向的孩子。”李主任說。
據瞭解,外向的孩子善於和別人交往,但同時功利性也較強。內向的孩子懂得自身找問題,做事謹慎,但是不善於交往。“其實,內向和外向的小朋友之間存在一種互補的關係。”李主任笑稱。
02
家長應懂得放手
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喜歡排斥其他小朋友的時候難免會產生內疚感,並認為這種行為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當孩子排斥小朋友時,家長馬上指責小朋友的錯誤。“其實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家長無需過分緊張。家長應懂得放手。”李主任說。
他指出,孩子與大人的世界不同,家長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世界。“雖然孩子排斥同伴,但是排斥和被排斥的孩子很有可能將來成為好朋友。”李主任解釋說。由於內向小朋友考慮問題較外向小朋友謹慎,做事踏實,由此獲得外向小朋友的信任,所以外向的孩子更願意聽內向的孩子說話,從而成為好朋友。
03
家長切勿打罵
孩子排斥同伴,家長應懂得合理放手,那麼家長該如何把握這個度呢?對此,李主任向家長支招。“首先,家長要教孩子遵守規範,家長可將規範融入講故事、玩遊戲等方式中。家長切勿和孩子講大道理。”李主任笑著說。此外,一些父母平日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言行舉止,其實這樣是對孩子言行的潛移默化。“父母還要做表率,注意自己的言行。”李主任說。李主任表示,夫妻間要互相尊重,平日待人接物要注意言行。“其實孩子對父母的言行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李主任說。
所以說我們在寶寶的日常護理中也應該注意,對待外向型的寶寶一定要合理的引導,讓孩子學會去友好地和別人相處才是關鍵.
步驟/方法
01
案例:
5歲的小君在幼兒園經常拉幫結派,排斥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小朋友。為此,她的媽媽很苦惱。這麼小的孩子就懂得排斥同伴,她的媽媽擔心影響其健康成長。
外向孩子較易排斥同伴
“小朋友排斥同伴,這與先天個體差異性有關係。”當談及為何幼兒園的小朋友就懂得拉幫結派,排斥小朋友時,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李建學主任直接地說。據瞭解,相比於內向的孩子,性格外向的孩子更愛把焦點放在他人的身上。“通常排斥,拉幫結派的小朋友都是外向的孩子。”李主任說。
據瞭解,外向的孩子善於和別人交往,但同時功利性也較強。內向的孩子懂得自身找問題,做事謹慎,但是不善於交往。“其實,內向和外向的小朋友之間存在一種互補的關係。”李主任笑稱。
02
家長應懂得放手
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喜歡排斥其他小朋友的時候難免會產生內疚感,並認為這種行為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當孩子排斥小朋友時,家長馬上指責小朋友的錯誤。“其實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家長無需過分緊張。家長應懂得放手。”李主任說。
他指出,孩子與大人的世界不同,家長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世界。“雖然孩子排斥同伴,但是排斥和被排斥的孩子很有可能將來成為好朋友。”李主任解釋說。由於內向小朋友考慮問題較外向小朋友謹慎,做事踏實,由此獲得外向小朋友的信任,所以外向的孩子更願意聽內向的孩子說話,從而成為好朋友。
03
家長切勿打罵
孩子排斥同伴,家長應懂得合理放手,那麼家長該如何把握這個度呢?對此,李主任向家長支招。“首先,家長要教孩子遵守規範,家長可將規範融入講故事、玩遊戲等方式中。家長切勿和孩子講大道理。”李主任笑著說。此外,一些父母平日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言行舉止,其實這樣是對孩子言行的潛移默化。“父母還要做表率,注意自己的言行。”李主任說。李主任表示,夫妻間要互相尊重,平日待人接物要注意言行。“其實孩子對父母的言行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李主任說。
所以說我們在寶寶的日常護理中也應該注意,對待外向型的寶寶一定要合理的引導,讓孩子學會去友好地和別人相處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