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中觀點認為西晉滅亡比北宋滅亡更加慘烈,這個慘烈程度不知如何做出比較,恕在下才疏學淺,可能難以言辭達意。不過,既然有此問,晚生也就斗膽說上兩句,還請方家多多指教。
西晉滅亡也很慘烈,但靖康之恥卻屢次被人提及,這是為什麼呢?我想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西晉王朝產生於三國之後,距今已經約一千七百年,按常理說,離現在時間越長,越不容易受到大家的關注,當然,這也不絕對,比如秦朝那種開創性太強的時代,受關注度也比較高,一般情況下,還是符合以上規律的。相比於宋朝,西晉離我們遠了接近千年,宋朝受關注度自然也就高了。
西晉王朝雖然結束了三國的紛爭,但整個王朝統治時間非常短,而且正好處於社會變革的敏感期,豪門統治特徵明顯,統治混亂,朝政腐敗,與三國比起來,並未有什麼大的進展。也就是說,西晉的存在感和好感度是比較低的,而且,本來就比較亂,受關注度自然也就受到了影響。
反觀北宋,靖康之恥發生時,宋朝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穩定發展。文化繁榮、經濟發達、社會穩定,一旦發生如此大規模戰亂,自然也就覺得很慘,因為這個慘是建立在穩的基礎上。
大家想象一下,一個是亂中生亂,一個是穩中生亂,哪一個顯得更亂呢?自然是穩中生亂顯得更加悲慘。
一個事件受關注度有多高,其實跟文化關聯度非常大,文化發達,記載也就多,受關注度隨之上升,文化落後,記載少,受關注度也就大打折扣。
北宋時期,對士大夫採取非常寬容的政策,文化繁榮程度較好,民間文學也隨之興起。靖康之恥發生後,南宋文人也對相關歷史事件進行了很多的記載及情緒抒發,這就給大家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資料,北宋滅亡受關注度也就不會低。
西晉時期不同,世族大戶幾乎壟斷了文化,一般人的文化程度非常有限,而世族大戶將胡人的入侵視為恥辱,很少有人專門記述,留下來的資料自然也就有限了。
西晉時期,洛陽周圍早就變成了多民族雜居的狀況。遊牧民族內遷的問題並不是源於西晉,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存在,由於多民族長期雜居,大家對異族的概念逐漸模糊,所以,這種情況下的戰亂,民族矛盾顯得弱化一些。
北宋就不同了,靖康之恥時,北宋已經建立一百多年,形成了強烈的民族認同,而金朝作為來自東北的女真人,與中原漢人幾乎沒有共同民族認知,所以,民族矛盾特徵明顯,自然也就顯得更加激烈。
題中觀點認為西晉滅亡比北宋滅亡更加慘烈,這個慘烈程度不知如何做出比較,恕在下才疏學淺,可能難以言辭達意。不過,既然有此問,晚生也就斗膽說上兩句,還請方家多多指教。
西晉滅亡也很慘烈,但靖康之恥卻屢次被人提及,這是為什麼呢?我想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第一,從時間角度來說一說西晉王朝產生於三國之後,距今已經約一千七百年,按常理說,離現在時間越長,越不容易受到大家的關注,當然,這也不絕對,比如秦朝那種開創性太強的時代,受關注度也比較高,一般情況下,還是符合以上規律的。相比於宋朝,西晉離我們遠了接近千年,宋朝受關注度自然也就高了。
第二,從朝代影響力角度入手說一說西晉王朝雖然結束了三國的紛爭,但整個王朝統治時間非常短,而且正好處於社會變革的敏感期,豪門統治特徵明顯,統治混亂,朝政腐敗,與三國比起來,並未有什麼大的進展。也就是說,西晉的存在感和好感度是比較低的,而且,本來就比較亂,受關注度自然也就受到了影響。
反觀北宋,靖康之恥發生時,宋朝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穩定發展。文化繁榮、經濟發達、社會穩定,一旦發生如此大規模戰亂,自然也就覺得很慘,因為這個慘是建立在穩的基礎上。
大家想象一下,一個是亂中生亂,一個是穩中生亂,哪一個顯得更亂呢?自然是穩中生亂顯得更加悲慘。
第三,從文化角度來說一說一個事件受關注度有多高,其實跟文化關聯度非常大,文化發達,記載也就多,受關注度隨之上升,文化落後,記載少,受關注度也就大打折扣。
北宋時期,對士大夫採取非常寬容的政策,文化繁榮程度較好,民間文學也隨之興起。靖康之恥發生後,南宋文人也對相關歷史事件進行了很多的記載及情緒抒發,這就給大家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資料,北宋滅亡受關注度也就不會低。
西晉時期不同,世族大戶幾乎壟斷了文化,一般人的文化程度非常有限,而世族大戶將胡人的入侵視為恥辱,很少有人專門記述,留下來的資料自然也就有限了。
第四,從民族構成的角度來說一說西晉時期,洛陽周圍早就變成了多民族雜居的狀況。遊牧民族內遷的問題並不是源於西晉,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存在,由於多民族長期雜居,大家對異族的概念逐漸模糊,所以,這種情況下的戰亂,民族矛盾顯得弱化一些。
北宋就不同了,靖康之恥時,北宋已經建立一百多年,形成了強烈的民族認同,而金朝作為來自東北的女真人,與中原漢人幾乎沒有共同民族認知,所以,民族矛盾特徵明顯,自然也就顯得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