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硃紅血2233
-
2 # 書華36
明朝吏部權力很大,它代表皇帝管理全國的官員,負責官員(主要為文官,武官主要由兵部武選司負責)的任免考核選調等功能。
具體明朝吏部的都給事中,一般官居七品或從七品,屬於吏部的下級官員,負責官員的考核,揖查工作。文選司郎中屬史部中級官員,一般官居正五品或從五品。具體負責官員的任用選調工作。從管理考核任用官員的角度看二者的職能有交叉。
明朝在大政上仍實行"抑武揚文"的政策。在文官體系內,推行"以小制大"的政策,制衡官員,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都給事中官級較低,表面上看為芝麻官,可它有特權。在揖查官員時,可直接向皇帝上書,直接彈劾任何一級官員,包括內閣首輔、內閣大學士、尚書等。彈劾錯了也不用負什麼責任,如認為皇帝的旨意錯了可採取留中(扣留)、封詔(暫不執行)的方式,並直接上書皇帝要求整改。的形可以說有相當大的特權。給事中到了任何地方、遇見了任何官員,大都要笑臉相迎。把他惹毛了,彈劾一下還真受不了。明朝類似的機構也不少,比如錦衣衛、太監的東廠、西廠,只聽命於皇帝,私設公堂,搞特務統治,都是以下制上政策的延伸。
文選司郎中,基本沒特權,平時要老老實實的聽命於皇帝、聽命於上司尚書侍郎的分咐,辦具體事情。當然文選司郎中對品級很低的官員,如選舉人為官備案登記等還是有一定權力的。
總之,涉及到選人、用人、管人的官都應該是香餑餑。
-
3 # 歷史長河邊的磨坊
給事中權力大。
明朝六科給事中是獨立的機構,直屬於皇帝。明朝在廢除宰相制後,將六部與皇帝直接對接,為了監察六部,分別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立都給事中、給事中等官職。都給事中正七品,給事中從七品。六科給事中就是專門盯著六部的,不說六部郞官,就是六部尚書也不太敢頂給事中。
張居正時期,因內閣不能兼任六部事務,而明朝的六部名義上可以直接與皇帝接觸,為了控制”六部“,張居正制定了一個考成規制:以內閣稽查六科,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再以六部、都察院稽查各地方巡撫、巡按。從而達到控制朝政的目的。
吏部有四司,其中文選清吏司是吏部四司之首,其下設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主事一人,都吏一人,令史六人,典吏十二人。
吏部郎中一般是五品,雖說比給事中高,但權力比給事中小。
吏部文選掌官吏班秩遷升、改調之事,但這個官員升降遷改調,主要是三品以下的官員。明朝規定三品以上由九卿廷推,或者說三品以上官員的選任權利被上交。
不過就算是三品之下官員的調任,也是極大的權力。因吏部尚書與侍郎沒時間管太多的事,所以真正推薦“人員"的權利就在各司郎中手中。
比如東林黨人顧憲成,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任吏部文選司郎中。1594年(萬曆二十二年),首輔王錫爵年老引退,明神宗便命吏部根據品望推選六七位能夠勝任首輔之職的官員聽候點用。顧憲成擬了七人名單上報,當然要以吏部尚書陳有年的名義上報,請皇帝決定。
可見文選司郎中的能量有多大。
回覆列表
六科給事中雖然品級低,但是擁有彈劾六部大臣以及封回詔書的權利,屬於品級小,職權可不小的存在,六部的部務如果有不正常的情況給事中有權利駁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