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預約吧APP

    個人覺得,《史記》加入了作者的感情,你能看到作者在不同事件的態度。而《漢書》只是客觀的記述。要說優劣,史記更有感情,但作為史書記載可能不盡完美。但表現的作者思想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柱。《漢書》更中規中矩些。

  • 2 # 不可語水

    中國的史書,《史記》《漢書》通常並舉。《史記》開創紀傳體,敘事是從皇帝到漢武帝,一共三千多年,是部通史。《漢書》採用《史記》的體例,以漢朝的事情為斷,從漢高祖說起,後世的史書基本用《漢書》的體例,二十四史都是如此。

    兩書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成了古代的經典。大致上是東漢到唐朝,喜歡《漢書》的多,那時文風喜歡鋪張排比,唐以後喜歡《史記》的多,文風上更重說理議論。說明這兩本書各有所勝。

    司馬遷作《史記》,收集了很多材料,遍訪了好多歷史遺蹟,聽到了很多古代的軼事,用來印證自己讀過書,所以他寫的《史記》,敘述描寫往往特別親切有味,行文又特別的瀟灑。再加上他自己的遭遇,對歷史的善惡,世事的無常頗多議論,感慨抑鬱多了些,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情。

    班固的《漢書》,斷代的記述也是一大創見,他的書中包含的範圍很廣,政治,人事,道德,藝術,文章都有。收集了很多別人整篇的文章,對歷史的敘述也比較客觀。但《後漢書》的作者評價他:其論議常排死節,否正直,不敘殺身成仁之為美,輕仁義,賤守節。當然這些議論在後世看來,就仁者見仁了。

    《史記》文直而事核,《漢書》文瞻而事詳,司馬遷感慨多,微情妙旨,意在文字之外,《漢書》一覽無餘,情詞俱盡。但就史論史,班固更為客觀一點,就人格來說,司馬遷更看重。

    我們常論《史記》《漢書》那個寫的更好,其實往往不是在比《史記》《漢書》的寫作水平和敘事是否符合歷史事實,因為那些離我們太過遙遠,價值被減弱了。而在於比較其作者的精神風貌,我們讀《史記》,項羽,信陵君,平原君,荊軻的形象是活的,躍然紙上,百代之下想見其人。

    司馬遷是活的,一部《史記》就是活的,司馬遷有境界,有情感,《史記》就有境界,有情感。因有真感情,故文章有氣息,所以魯迅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就如同我們讀《論語》和《孟子》,哪裡是指望書中的知識告訴我們道理,講道理的又何止這兩本。

    我們讀《史記》不僅是因為作品寫的好,更是欣賞司馬遷想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人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錢是一切的動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