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哥燴史

    站在明朝或者宣德皇帝角度來說,沒錯!

    但站在小哥的角度,我覺得有失遠見!

    一、先說宣德帝朱瞻基的角度,需要說明的是,嚴格意義上不算放棄,而是降格處理(從統治變為藩屬),而小哥之所以說沒錯是這幾個原因:

    1、大明守成的國策

    明朝在朱棣之後,已經到了必須改變國策的時候,經過洪武、永樂父子倆的開拓進取,南征北戰,雖然疆域已經很大,但連年的兵火使得百姓生活疲敝,經濟難復其振,所以必須與民休息,發展生產。

    宣德帝就是這麼一個偏向於守成的皇帝,所以,在他手裡,鄭和下西洋停了,爺爺設定的交趾布政司在他眼裡也是純粹的雞肋。由於設立了才二十多年,統治不穩,維護的價值太高,顯然是吃力不討好的買賣,所以只要給大明個面子,放棄駐軍統治,改為藩屬朝貢也挺好!

    2、地不利,人不和

    永樂之所以能在安南恢復建制,安南短命的胡朝胡季犛幫了不少忙,這哥們兒屬於是權臣篡位,跟曹操屬於一個性質,但和曹操沒法比的是,這位梟雄手段過剛缺乏變通,在國內也是怨聲載道,惹怒了朱棣,最終引火燒身,被明軍一鍋端了。

    但是,征討容易,征服卻難。胡朝滅亡後,安南人懾於明軍威嚴,希望明朝設定郡縣進行治理。好大喜功的永樂爺當然願意,便將越南納入了明朝版圖,成為地方行政單位。

    但越南人個性太強,脫離中原王朝已經很久了,民心民風剽悍好戰,又地處偏遠,瘴氣蠻延,中原人既像異類,又難以適應這樣極度溼熱的氣候。明廷很快也發現,兩方日子根本過不到一塊兒去。短短二十多年,安南地方反動勢力摁下葫蘆起了瓢,明軍疲於應付,光每年的軍費開支就得300萬兩打底,但是從安南收上來的稅,最多也就7萬兩。朱瞻基深深覺得,這是個無底洞,窟窿眼太大,遠不如承認它的藩屬地位,還定期朝貢,面子裡子都有了,關鍵省心不肉疼!

    二、下面再說小哥自己的角度,說撤離安南是短見之舉,原因如下:

    1、沒最終拿下安南,讓大明的威嚴受到了不小的損傷,從此,南洋的小國們認識到了大明外強中乾的本質,傾心的嚮往削弱了很多,文化的影響也受到了影響。

    2、放棄了安南,等於給大明的不思進取的大政方針徹底蓋棺定論,後世的皇帝們更沒有興趣和意願保持進取心,某種角度上,也讓大明閉關鎖國的國策逐漸深入骨髓,貽害無窮!

    3、停下西洋,撤離安南,讓大明和已經開始崛起的歐洲文明之間築起了一道鴻溝,安南的地理位置,讓它在西方文明東進的過程中能起到橋頭堡的作用,越是延緩這種接觸,就意味著越多的落後。海洋意識的淡薄,最終讓我們漸漸失去了優勢。

    當然,這些因素,更多也是基於近現代歷史的一些感悟,這是時代的限制,自然也就是朱瞻基們無法預見到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楷書和行書用生宣還是熟宣還是半生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