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七先生在奮鬥
-
2 # 三木一森
1.資本運作,很多資本遊資都會盯上一些已故藝術家作品,先採購,再炒作,可以進行有限資源的炒作,甚至洗錢;
2.物以稀為貴,畫家死了,收藏家收藏才有價值,自然水漲船高;
3.藝術形態的理解,這個藝術家創作藝術是自我對世界理解的體現,很多時候別人暫時看不懂,可能藝術家自己都只是沒想那麼多的,可是時間是讓大家發生變化的催化劑,就像莫奈,抽象派等等,大家瞭解理解並看見,都會有共鳴,產生認同就是社會價值。
-
3 # 字有道理
這個問題吧,雖然問得絕,但也不無道理。不論是外國還是中國,都有這種同命運之人,如非常著名的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生前可謂是各種不得志,不管是不是性格使然還是寄人籬下導致後面的精神扭曲,親人兄弟好友大多離他而去,就這樣的一個人,在生前遭各種嫌棄,隕落過後其作品已成為暢銷貨,印在各種名片、掛曆上面,作品更是國際油畫拍賣市場上的遙遙領先者。
中國的杜甫也是,雖然寫出了“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這樣振奮人心的詩句,但其寫作背景是在被秋風所破的茅屋旁,其一生也當過官、寫過詩、跟著李白喝過酒,但生逢亂世,也是一直在路上輾轉,兒子更是被活活餓死到生活都不能自給的情況下道出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樣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和些許的無奈,雖在其生前也算是小有名氣,但在其死後由家人朋友整理的《杜甫詩集》可以說是享譽文壇,甚至孔慶翔說杜甫是“中國唯一影響隨著時間不斷增長的詩人”。
其實不論是書法還是繪畫、詩詞文章都有死後才名聲大振的作者,究其原因應是在於“天才介於瘋子與精神病之間”,其作品表達的是內心所想所悟,追求的是更深層次的精神,這種精神是超前衛的,是需要伯樂的,能引起受眾群體共鳴的,而這共鳴可能在作者生前的當時,也可能是作者死後才被你我所看到的、設身處地的去了領悟感受到的那種不易,這樣就導致了很多生前不得志,死後成耀眼的明星。
回覆列表
因為物以稀為貴呀,人沒了,就沒法再有產出,而如果作品優秀,需求一直都在,供不應求啊。另外,只要是好東西,一定會長存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