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像學學生
-
2 # Hello何耀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反應就是曾經的“網紅負面新聞”扶老太太反被勒索的心痛故事。
呂洞賓的悲哀,也是我們很多現代人在這種心痛氛圍下的悲哀。
善良和熱情,有時換來的是災難,血淋淋的現實讓我們不得不再次對老祖宗時代就流傳的這個好心沒好報的典故進行反思。
人性的複雜,有時的確讓我們自己都覺得匪夷所思。
薩特說得好:他人即地獄。
然而最近又流行佛系,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我既不是薩特,也不是佛系,我怎麼處理呢?
先回到開頭的老太太,面對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相信我們對這種困境有更直觀的理解。
倒地而臥的老人,痛苦不堪,而我恰好路過,扶還是不扶?
扶了,極有可能,我會成為另一個呂洞賓,也有可能,我會被千恩萬謝。
還有一種可能,什麼也沒發生,老人起來休息一下自己走了,留我在原地……(心安?慶幸?)
這樣來比較,好壞和不好不壞的比例,是1:1:1。
但如果不扶,我想,因為我內心的某個特質,讓我不得不在後來的日子裡讓老人痛苦的眼神不停地在腦海回放,讓那個老人一次又一次倒下在我以後的日子裡,我無處可逃。
這樣比較了一番,我決定還是去扶起老人,也扶起我心中始終不敢確定的一個信念。
哈維爾說過,我們堅持做一件事情,並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效果,而是因為,這樣做是對的。
正所謂君子行事不受外物所惑。堅持自己本心,才會過的快樂舒心。眾人皆以為自己好心好意,真心實意,去幫助別人,反倒招來誤解,惹來氣悶,無異於自找麻煩,著實讓人心中鬱悶至極,也便長了個教訓。於是在接二連三的事件中,在一次又一次的衝擊心靈防線中,改變了自己“人之初,性本善”的初衷。這便是人的圓滑,所以我們稱之說“懂得人情世故了,社會了” 但是,這絕不是我們見死不救,袖手旁觀的理由,這絕不是我們不樂善好施的擋箭牌,這恰恰是自己的修養問題,我們認為這樣去做是對的,是正確的,我們就要這樣去做,無論別人是感恩戴德,還是心生厭恨,這都是無關輕重的外界因素,內心尋得踏實安分,一片清風,哪管什麼烏煙瘴氣,臭嘴嚼舌。如果我們整日把此事放在心上,鬱鬱寡歡,憂愁不已,反倒是給自己添了堵。豈不是得不償失了呢我周圍有一位這樣德高望重的長輩,他一生都樂於去幫助別人,大事小事,贏得鄉里鄉鄰一片敬意,別人說他多管閒事,他說只求心裡踏實,不求名利,不求感恩,無關其他。我每逢回家,都要去看望一下他老人家,他老人家的為人處世,給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作用,使我沒有走偏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