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訴祭辭

    清末民國時期是個特殊的歷史階段,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下,人們的服裝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清末民初時期的中國受到外國的入侵,大量的外來商品輸入中為主,清末民初時,受西方與先進言論影響,衣食住行都有所變革,但是記本的華人並未完全變革,仍然在此基礎上保留著一些本民族的特色服飾。

    長袍有單袍、夾袍和棉袍之分,單袍又俗稱“馬褂、大褂”。滿族長袍與旗袍有很大的區別,旗袍的式樣是右大襟式,左右兩開禊。

    長袍在其流行的過程中也有較大的演變。清初期的長袍又肥又大,長及地面,並且沒有領子,穿時,須別加領衣(滿族服飾中的內衣),俗稱“一裹圓”,此種服飾為滿清官吏經常使用,無禊,後來成為滿族平民所穿用的袍服。清晚期,長袍則演變成又短又瘦,並且加上了立領(這種立領長袍自清中後期開始穿這種服飾的主流已經超過無立領的長袍)長袍大襟所遮住的部分稱為“掩襟”,有長掩襟也有半掩襟。最初,長袍上都不帶口袋。

    民國以後,在長袍的掩襟上普遍安有一個口袋,便於盛放手絹等小物品(沒有口袋時,手絹等小物品一般是放在左袖口內,走路的時候左手不垂放下來或是用手牽著袖口)。

    男子長袍面料質樸色彩素雅,款式仍是二維平面的裁剪,這是中國特有的裁剪方式,寬鬆、自然,是中國的傳統思想和地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所形成的。

    長袍衣料也根據貧富差異,取材也各有不同,富貴人家則以動物毛料為主要面料,例如羊、貂、狐、鼠等動物皮毛。清貧者則用棉布,內裡填充棉絮,都是為了達到保暖的效果。

    舊時,無論是商人、官僚、文人還是平民百姓,只要稍有些“臉面”的人,長袍是必備的服飾之一,它既充當了禮服,又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服飾之一。 在商人中間,凡是屬於“大同事”級別的人(相當於高階售貨員或售貨員中的領導者)在站門市時都穿毛料(在滿清末期,毛料被稱為“毛岦嗶嘰“”,大多從南洋流傳進來)和綢緞的長袍,顏色以藍、灰為主,特別是在一些重要的節日及重要的場合,更講究穿用長袍。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長袍才逐步匿跡,滿族服飾走向滅亡。

    “洋”字雖然充斥著這個氣數多失的晚清時期,但是戀舊的華人仍然在此基礎上保留著一些本民族的特色服飾,故在男子服裝中有些許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龍族幻想遊戲中見過哪些可以演恐怖片的捏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