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古論金
-
2 # 招招手停一停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出自唐朝詩人李白的古詩詞作品《蜀道難》。
"四萬八千歲"的解釋有以下幾種:
一、實指,就是指四萬八千年,指從蠶叢開國到唐代,計算下來就是四萬八千年。
二、虛指,誇張的修辭方法,指很長很長時間;意思是說蜀地,蜀道歷史久遠,還有跟下句連起來,指蜀地少與外地聯絡.為描寫蜀道之難做鋪墊。李白寫詩喜歡用誇張手法的,比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
三、佛教認為人壽命本為四萬八千歲,後因德薄,而壽命每一百年遞減一歲,減至現在不到百歲了。即開天劈地開創世界時,人的壽命有四萬八千年。這樣講四萬八千歲是指從遠古的人能活四萬八千年時期到人能活不足百歲的唐代,也是很長久的意思。即暗指開天劈地以來到唐朝這麼久遠的時間長度的意思。自然聯想到佛教的一些說法,不知這樣解釋妥嗎?大家評評。
-
3 # 不可名
李白詩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中為什麼是“四萬八”?不是別的數字?
一般的解釋是:極言時間很長,是約數。這樣解釋,也解釋的通。
還有個解釋,是根據蜀國的歷史說起的,是說蜀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人皇年代。
三皇五帝,天地人皇,到了人皇,歷時四萬五千多年,再加後來堯舜禹時期,再加有歷史記載的歲月,到唐朝,又是三千年,
-
4 # 中原水之岸
當時李白豪放的筆寫下的是”四萬八千歲”,這只是順口一說,沒有深層的原因,就像我們平常人順口說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種語言習慣。
為什麼今人不說”不管六八四十八”?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為什麼李白說四萬八千歲而不說三萬九千歲的答案。
-
5 # 浮木盲龜
李白這個人不會或者不屑講假話(包括不懂裝懂),那麼李白是如何知道古蜀國在他之前有四萬八千年的歷史?難道除了李白之外就沒有別人也知道了?我覺的不可能。肯定是有相關資料和檔案,代代相傳,不過普通老百姓看不到罷了。當初楚漢相爭時,劉邦從咸陽都拿走了什麼東西,會不會里面就有古蜀國的檔案?
-
6 # 勇行萬里路
就是一個虛數而已,看到好多人洋洋灑灑一大篇,比如說白髮三千丈。危樓高百尺。飛流直下三千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這些都是真的嗎?不是,都是誇張的手法。
回覆列表
東晉常璩撰寫於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的《華陽國志》卷三《蜀志》開篇就說:
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與巴同囿。至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為帝顓頊;封其支庶於蜀,世為侯伯。歷夏、商、周,武王伐紂,蜀與焉。其地東接於巴,南接于越,北與秦分,西奄峨嶓。地稱天府,原曰華陽。我們先看一下所謂“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與巴同囿”的意思。
《華陽國志》卷一《巴志》又說:
《洛書》曰: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後,兄弟九人分理九州,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輔。華陽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國則巴、蜀矣。其分野:輿鬼、東井。其君上世未聞。這就是《蜀志》中所說的蜀國(古蜀國)在傳說中三皇時代的人皇時期建國,巴蜀兩地就同處於所謂九囿(九州)中的一囿。
唐代著名史學家司馬貞撰寫的《三皇本紀》記載:
人皇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這裡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司馬貞主要活動在開元年間,生卒年不詳,即使按照某種能夠確定他生卒年的說法他比李白年長20餘歲,在當時的圖書流佈傳播環境下,不能徑直認定李白讀到過他的這一著作。但是,按照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的說法:
天皇已下,皆出《河圖》及《三五歷》也。李白讀過《河圖》和《三五歷》的可能性卻是很大的。
質言之,李白的“爾來四萬八千歲”指的是人皇時代的45600年加上到從人皇時代結束一直到周慎靚王五年(前316)秦滅蜀的年份——此處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時間跨度不是某些說法的從人皇時代結束到李白生活的時代,因為要兼顧李白詩句的後半部分“不與秦塞通人煙”。
至於具體的四萬八千歲這個整數,可能存在取整、取成數、同時顧及詩句的音律等各種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