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中道道而道
-
2 # 衛斯理1992
縱觀三國時期,群雄逐鹿,每一位利益集團背後都有一些厲害的謀士和武將,他們也能在每一場戰役起到關鍵作用,但能不能合理利用並聽取建議倒靠其主公的性格,曹操生性多疑,一生也起起落落,但能放下姿態聽取謀士和武將的計策,合理意見處理比較果斷,袁紹出身士家大族,一生非常順利,但生性優柔寡斷,缺乏大事決斷之心,在戰爭中,有很多軍事人才活躍在戰爭前沿,對於問題也能快速發現並上報,就看其主公能不能採納,分析曹操和袁紹個性一個果斷,一個優柔,勝負自然而然。
如果許攸不投靠曹操,那麼曹操便會認為烏巢是袁紹屯糧之所,三軍的重中之重,袁紹怎麼可能不派重兵防守呢?有了這樣的想法,曹操是斷斷不敢冒險襲擊烏巢的。可如果不是袁紹的人事安排出現了失誤的話,即使是十個許攸投了曹操也不會對戰局有太大的影響。那麼袁紹都有哪些地方存在著敗筆呢?首先便是袁紹沒有知人之明。像淳于瓊這樣酗酒無度的將領,明顯沒有能力獨當一面。讓他衝鋒陷陣還可以,但糧草是三軍的命脈,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這樣一個連自己的嗜好都控制不了的人,難道袁紹的心裡就不發慌嗎?
其次,袁紹並不是當領導的材料。曹操手下的謀士郭嘉就曾評價過袁紹,說他雖然喜歡效仿周公禮賢下士,但是卻不懂如何使用他們,而遇事的時候也沒有足夠的魄力,事實證明確實是這樣的。袁紹手下擁有武將謀士數十人,袁紹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作為整個集團的領袖和這數十位頂尖人才的直接領導,袁紹需要做的是考慮如何調劑他們之間的關係,讓他們勁往一處使。正因為如此,袁紹手下大多數謀士都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了爭權奪利、互相陷害上,他們為袁紹出的主意也難免帶有個人利益的成分了。許攸投靠曹操不就是因為同僚審配的陷害嗎?
重要的一點,袁紹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勢力,主要是因為家族的廕庇。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是當時東漢的第一名門望族。袁紹擁有這樣顯赫的身世,天下的有識之士有哪個不想投奔於他呢?正因為如此,袁紹前期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帆風順,有了眾多能人異士的幫助,再加上袁紹發展和擴張的道路上並沒有遇到什麼真正強大的對手,導致了袁紹的前半生很少經歷挫折和磨練,戰略和戰術上的眼光並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