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心真人

    船行在水中,被別船撞了。

    如果是空船,就不會生氣。

    比喻虛己待人,無往不利。

    此即空船理論,出自莊子。

  • 2 # 山會長

    “空船理論”的作者是莊子,其意義在於指導人們為人處事要泰然面對,不要太認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莊子在《莊子·山木》篇裡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個人在乘船渡河的時候,前面一隻船正要撞過來。這個人喊了好幾聲沒有人迴應,於是破口大罵前面開船的人不長眼。結果撞上來的竟是一隻空船,於是剛才怒氣衝衝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生氣與不生氣,取決於撞來的船上有沒有人!取決於對事物的態度。

    莊子的這一思想,符合心理學上的一個觀點: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只受對其看法的影響。情人眼裡出西施。一朵花,美不美是客觀的,但是有人看著很美,有人認為不美,這完全取決於個人及個人的心態。

    莊子說:“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莊子 齊物論》 )意思是,不會搬弄是非和責問對錯,這樣就可以和世俗的人相處。反過來講,一個人太過於較真,“看不慣”的東西、人和事越多,其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莊子從修煉和出世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觀念,認為,人應該看淡世間的一切,泰然處之,逍遙自在,這樣,才能達到“無為”的境界。

    現在看莊子的這種思想,其實有些消極,如同老子的“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當代社會,需要辯證地看待。

    船上有人就發火嗎?船上無人就不發火嗎?具體還需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現實中,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如果因為駕駛程式錯亂,撞了人,就不該被追究和承擔責任嗎?

    所以,凡事總是有原因的,凡事總要講道理。為人處事,需要客觀冷靜地處理人和事,以及矛盾和問題,一個事物的真相只有一個,只要講道理,就一定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任何時候,都不必發火。

    總之,“空船理論”對於人們為人處事,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具體問題還需要具體分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為心中愛慕的她寫一篇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