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搬講歷史
-
2 # 何法師456
漢文化博大精深,各朝各代都很不一樣。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秦漢時的大一統,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隋唐時的完全開放的世界中心是漢文化最輝煌最有資訊的時代,五代十國的嚴重分裂逐漸失去統一的民族意識,元朝第一次完全被征服的淒涼悲壯但漢民族再次統一,明清時的保守壓抑血腥奴性重,漢文化開始被西方文明完全超越。每一個朝代的時代背景都很不一樣,沒有誰能代表誰
-
3 # 關東俠客
漢朝是漢民族形成和發展時期,漢朝的國號成為漢民族永遠稱呼。漢朝的文化是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花爭鳴後的總結和發揚光大,是六國文化的集大成的朝
漢朝四百多年,漢文化是逐步發展完善的,漢初期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主要採用黃老之朮,老子道家思想佔社會的主流。到漢武帝時期,採用儒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漢朝時期,龍鳳文化,婚喪制度,巴蜀文化,楚文化,齊魯文化和燕趙文化等都得到全面發展,可以看作是春秋文化的總結和發揚光大。劉邦是楚人,漢皇室比較喜歡荊楚文化,這可以從他們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出濃濃的楚文化氣息。
-
4 # 何運超
漢朝創立的劉邦和之後的劉秀都是南方人,劉邦來自豐沛是楚人,劉秀來自南陽郡蔡陽縣,實際是湖北棗陽了。
從西漢開國以後,繼承大量秦朝制度,一樣推崇酷吏,刑法嚴酷,所以有漢文帝漢景帝到漢武帝不斷減除嚴刑的事例,司馬遷的酷吏列傳,多數是漢朝人,已經說明漢朝號稱文景和竇太后都推崇黃老,實際統治本身繼承秦朝法治是很突出的。
但是文化層面的確不大容易解釋,制度本身雖然不能說完全不體現文化內容,但也不構成單獨的文化一面,尤其不代表地域特色的文化。
漢朝前期的黃老學說和後期蔓延的儒家學說,從淵源上都來自齊魯大地,儒家在魯,而黃老在齊,也就是神仙方士學說,所以漢朝的文化基本繼承的應該是齊魯文化。
再說漢朝後期的五行讖緯,董仲舒本身是陰陽家,五行學說的代表,但他出於投機心理,研究了儒家學說。五行學說的鄒衍,也是齊華人,所以歸根結底,漢朝的文化不論儒家、黃老方式和五行讖緯都來自齊魯的。
這種文化在東漢有了太平道宗師于吉,山東琅琊人,天師道宗師張道陵,豐沛人,正是劉邦家鄉人,可見簡要看到漢朝文化上的淵源繼承的關係。
回覆列表
劉邦開創的漢朝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文化制度。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黃老政策。在平定天下後,劉邦以儒家思想為主,以法家思想為輔。
漢武帝時期,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的建議,開始重用儒術。儘管劉徹時期兼用儒、法、道、陰陽、縱橫等各家人才,漢朝也一直採取集合霸道、王道的治國方針,但漢武帝對儒家的推崇,使儒家思想得到重視,並在以後逐漸成為中國曆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漢宣帝治國摒棄不實際的儒學,採取道法結合的治國方針。國勢達到西漢極盛,四夷賓服、萬邦來朝,使漢朝再度迎來了盛世,史稱“孝宣之治”
光武帝廢王莽弊政,大興儒學,使得東漢成為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朝代。時年社會安定,加強中央集權,對外戚嚴加限制,史稱“光武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