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嚕58768604
-
2 # 素顏鉛筆
1、片面追求高幀數是沒有意義的
顯示卡效能影響著遊戲畫面幀數,對於這個結論想必題主和廣大朋友都是沒有異議的。舉個極端的例子,使用GT610顯示卡執行絕地求生這款遊戲,不管你什麼怎麼設定,肯定卡的不要不要的。為此我們需要購買高效能遊戲顯示卡,諸如GTX1060、1070甚至1080ti等等。
但是還需知道的一個事實就是顯示器又影響著幀數輸出,我們都知道目前主流的電腦顯示器一般是60Hz或者75Hz的重新整理率;好一點的144Hz、160Hz甚至240Hz重新整理率的顯示器都已經上市了。
顯示器螢幕重新整理率決定著顯示卡幀數輸出的實際範圍,說的再直白一點,就算你的顯示卡非常高階能夠輸出上萬的FPS值,但是你的顯示卡螢幕重新整理率低於那個FPS值也是白搭。也就是說顯示卡和顯示器兩者共同決定了實際的幀數。
2、400幀數對於我們人眼來說有必要嗎?
退一萬步講就算我們擁有了能夠帶來遊戲執行穩定在400幀數以上的顯示卡和達到400Hz以上重新整理率的顯示器,我們人眼真的能夠區分這麼高的影片幀數嗎?這也是我一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是400幀,不是350幀、不是450幀,不是390幀。說的直白一些350幀和400幀有區別嗎?
有區別肯定是有區別的,但我想透過人體肉眼肯定是無法分辨出來的。
原因如下:
我們都知道人眼能夠分辨的影像幀數為24幀(不是精確的,下面我再解釋),這也是為什麼早期電影採用24幀/秒製作電影,這也是最大程度節約的成本。但是如果當放映的24幀影像和殘存在人視覺中的影像不在一個頻率上,我們就會感到不連貫、感到卡幀了(人眼恰巧趕上影像前後兩幀交錯的時候,人的視覺還在上一幀,而第二週期視覺有可能在第三幀,此時就會感到畫面停頓)。
說的再直白一下人眼看到的1/24不是絕對的精準,這一點上面提到過,而影像中(螢幕)傳遞的1/24也不是精準的,中間會有誤差(包括60Hz重新整理率的電腦顯示屏),但是如果我們的顯示屏使用的是120Hz、144Hz那麼帶來的1/120;1/144秒之間的畫面人眼就難以分辨,誤差也會小到1/120或1/144,試想一下在短暫的1/120秒之間畫面誤差面前人眼幾乎分辨不出來(這也解釋了用過144螢幕的朋友再也沒法忍受60螢幕的原因)。至於再高1/240;甚至1/300直至題主的1/400,人眼肯定分辨不出來了。所以這也是目前主流高重新整理頻率顯示屏多集中在144Hz,很少有240Hz顯示屏。
如果用經濟學上的邊際理論也能解釋這一現象。
這裡一方面又價格原因,第二就是實際效果的原因。
最後綜上所述一般來講如果日常簡單玩玩遊戲上普通的顯示屏就可以了,發燒級電競玩家尤其是熱衷於FPS競技類的朋友,推薦144Hz螢幕就好,至於畫質方面是2K、4K亦或是1080P,就要看好自己的電腦配置,尤其是顯示卡的配置,否則顯示卡低下配一臺高解析度螢幕也是浪費。
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回覆列表
cs沒玩過超過144的顯示器 但據說240還是會不一樣的 所以你找個穩定240就可以了 這樣還是很容易的1066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