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搖滾騎士
-
2 # 愛咖啡的樂媽
戶外運動,因為工作關係,基本以跑步,登山,散步為主。
而喜歡運動的人,要麼是真正的熱愛,喜歡挑戰自己;要麼就是身體需求,比如愛美人人士的減肥,或者需要增強鍛鍊,保持健康的群體。
1.第一類群體,需要輔助運動APP,來記錄自己一遍遍挑戰的戰績,記錄自己運動資料和身體機能的承受力,以及在運動過程中,感受每段路程裡,身體對話的全過程:比如,什麼時候小腿發緊,什麼時候大腿發緊,什麼時候呼吸輕鬆但有點乾澀,什麼時候是困難期?什麼時候感覺好爽快?等等。最主要的是,什麼時候自己可以挑戰更強的自己。
2.第二類群體,為減肥,為身體健康,目標導向更為明確。今天要走多少步?今天要跑多少公里?今天要騎行多遠?今天的配速如何?哪種運動會燃燒卡路里比較多?哪種運動對目前的身體狀況更合適?什麼時候可以加量?
我一直使用咕咚,一直沒有太多需要。所以,也沒換過。
不過今年夏天,是打算入手蘋果IWATCH的,因為像記錄下游泳的行動軌跡的。哈~,秋天來了,這個等明年吧
有同類的人嘛。呵。
-
3 # 暴走暴走在暴走
平時喜歡去外面旅行,戶外運動較多,一般手機上會有的APP
1.淘寶
2.高德和百度地圖
3.樓下說的keep等軟體
4.窮遊
5.拼遊APP
作為多年戶外運動的愛好者,我主要進行跑步和騎行兩種戶外運動,針對這兩種不同的戶外運動,也會使用不同的運動APP。
跑步用Keep:因為經常會使用進行一些健腹類的訓練,所以會用到Keep——Keep的線上健身課程確實做得非常出色,於是平時跑步便也順便使用Keep一起進行。個人認為,Keep對於資料實時播報及記錄都比較準確,還有許多跑步訓練課程可以進行,操作介面也比較符合我的個人喜好,所以跑步時,如果使用APP的話,我會把Keep開啟。
騎腳踏車用行者:之前我一直用Roadbike,但還是覺得國內APP的大環境更好一些,畢竟有許多身邊的愛好者。行者的路書功能個人認為做得非常精緻,有時候到外面去玩,如果能租到車的話,會去試一試當地騎友心中的經典線路。
另外,行者的海拔3D地圖功能很有意思,對於腳踏車這種經常接觸到爬坡的戶外運動來說,能夠非常直觀地表現出全程的海拔起伏,可以提前進行體力支配相關的規劃。
有時候我也會用Keep記錄騎行,一般是在跑完步之後想再騎一會兒腳踏車的時候——基本就是“既然打開了,就不換了”的心態。
並非每次都用APP進行記錄:對我來說,戶外運動更多地是享受運動中的樂趣,而非單純地去關注資料。雖然精準的資料能夠為我帶來許多參考,但很多時候,我更喜歡隨性地去享受戶外,享受運動。
所以,我會去使使用者外運動APP來輔助自己進行運動,但如果運動目的更偏向於休閒,例如騎車去風景秀美的郊外時,我會毫不猶豫地關掉運動APP,去零距離感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