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本意也是想匡扶漢室的,並非為了助曹代漢,否則後來曹操做要謀奪漢室之時,他就不會自盡而亡。荀彧的本意和諸葛亮沒有區別,品德和諸葛亮一樣,他一直是一個忠心的漢臣。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導致漢家根基動搖,後又經歷一系列變亂,漢家威信喪盡。荀彧縱觀天下,也只有曹操有統一天下的志向和能力。曹操年輕就被喬玄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可見,唯一有可能一統天下人就只有曹操,且當時曹操也是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的面目出現的,漢獻帝可是正統的漢家天子,輔助漢獻帝就是忠君。也許曹操有不臣的可能,荀彧認為可以一直勸諫影響曹操安於做臣子,在這樣的情況,他只能選曹操。
劉備一開始就只是無名小卒,透過拼殺和機緣巧合成就了些事業,漢獻帝為了拉攏劉備牽制曹操,就當眾認劉備為皇叔。可當時皇室成員還有不少地盤較大實力強勁的人,如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等,劉備也不算一個有多大實力的人。統一天下,興復漢室,在荀彧看來,只有曹操能做到,劉備全無可能。後來,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指出了,只有三分天下,劉備佔據益州和荊州後,待天下有變的時才可能入主中原。更深一層的說,依當時的相面之術和易經八卦推測,荀彧或許知道劉備無法興復漢室,他的打算跟諸葛亮一樣,盡人事聽天命耳。
諸葛亮是古往今來罕見的全才,儒家,道家,法家,縱橫家,兵家,墨家(他做的連弩和木牛流馬等),且通曉陰陽,音律,農事,醫藥等,吾觀歷史,僅此一人而已。他之所以輔助劉備,是他恐早知漢家餘脈在劉備此處,以及後面司馬晉室無能導致發生比春秋戰國還慘烈的五胡亂華。他也是盡力輔佐興復漢室,希望有所轉機意圖避免今後的五百年亂世。到關羽失去荊州,漢家氣數就盡了,已無轉圜餘地。這一點,諸葛亮到時應該已深知,後面的北伐等事情,《出師表》中也說得很明白,只是盡人事而已。
縱觀三華人物,荀彧和諸葛亮都是純正的漢臣,他們的品德都是高尚的,兩人都是以天下蒼生為念,興復漢室為己任,只是各自的路線不同而已。可天數已定,已此兩人的天縱之才,依然無力迴天。惜哉,惜哉!現在的人,不明先賢之高尚品德,亦無古人之胸懷,哀哉!
荀彧的本意也是想匡扶漢室的,並非為了助曹代漢,否則後來曹操做要謀奪漢室之時,他就不會自盡而亡。荀彧的本意和諸葛亮沒有區別,品德和諸葛亮一樣,他一直是一個忠心的漢臣。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導致漢家根基動搖,後又經歷一系列變亂,漢家威信喪盡。荀彧縱觀天下,也只有曹操有統一天下的志向和能力。曹操年輕就被喬玄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可見,唯一有可能一統天下人就只有曹操,且當時曹操也是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的面目出現的,漢獻帝可是正統的漢家天子,輔助漢獻帝就是忠君。也許曹操有不臣的可能,荀彧認為可以一直勸諫影響曹操安於做臣子,在這樣的情況,他只能選曹操。
劉備一開始就只是無名小卒,透過拼殺和機緣巧合成就了些事業,漢獻帝為了拉攏劉備牽制曹操,就當眾認劉備為皇叔。可當時皇室成員還有不少地盤較大實力強勁的人,如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等,劉備也不算一個有多大實力的人。統一天下,興復漢室,在荀彧看來,只有曹操能做到,劉備全無可能。後來,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指出了,只有三分天下,劉備佔據益州和荊州後,待天下有變的時才可能入主中原。更深一層的說,依當時的相面之術和易經八卦推測,荀彧或許知道劉備無法興復漢室,他的打算跟諸葛亮一樣,盡人事聽天命耳。
諸葛亮是古往今來罕見的全才,儒家,道家,法家,縱橫家,兵家,墨家(他做的連弩和木牛流馬等),且通曉陰陽,音律,農事,醫藥等,吾觀歷史,僅此一人而已。他之所以輔助劉備,是他恐早知漢家餘脈在劉備此處,以及後面司馬晉室無能導致發生比春秋戰國還慘烈的五胡亂華。他也是盡力輔佐興復漢室,希望有所轉機意圖避免今後的五百年亂世。到關羽失去荊州,漢家氣數就盡了,已無轉圜餘地。這一點,諸葛亮到時應該已深知,後面的北伐等事情,《出師表》中也說得很明白,只是盡人事而已。
縱觀三華人物,荀彧和諸葛亮都是純正的漢臣,他們的品德都是高尚的,兩人都是以天下蒼生為念,興復漢室為己任,只是各自的路線不同而已。可天數已定,已此兩人的天縱之才,依然無力迴天。惜哉,惜哉!現在的人,不明先賢之高尚品德,亦無古人之胸懷,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