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穎說
-
2 # 初心如舊
周瑜為啥恨諸葛亮?
周瑜對諸葛亮,並不是單純的恨,應該是又愛又恨。周瑜對於孫權的事業,十分忠誠,也牢記老朋友孫策臨終囑託,發現諸葛亮的才能後,很想挖來為孫權效力,曾經讓諸葛瑾,就是諸葛亮的哥哥,前去試探、拉攏,企圖把諸葛亮引誘到東吳陣營。可諸葛瑾不善言辭,不會來虛的,兄弟兩見面後,對著諸葛亮,直接來了一句:“吾弟可知伯夷、叔齊之事乎”?
諸葛亮何等聰明,伯夷、叔齊是歷史名人,豈能不知?一聽哥哥的話題,立馬就明白來意,接上話茬,就說出一番,讓諸葛瑾無法再開口的話,原話是:“伯夷、叔齊是商末明臣,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寧願餓死首陽山,也不食周粟。吾兄弟二人皆是漢人。今劉皇叔是帝室之胄,兄長如能辭去吳職,與弟共輔劉皇叔,既兄弟相聚,又盡了大義,豈不更好”!人各有志,不能強勉。諸葛瑾奉命來說弟弟,反被弟弟所說,無言以對,只好悻悻敷衍幾句,就給周瑜彙報了結果。
周瑜知道了諸葛亮不想為東吳效力,這是周瑜恨諸葛亮的根源。因為諸葛亮才能高強,不是一路人,就是自己對手,雖然在大敵當前時,需要暫忍小恨,但從長遠考慮,必須斬草除根,這就是借東風之後,諸葛亮需要返回劉備軍中,部署赤壁大戰的配合作戰,而周瑜覺得諸葛亮的利用價值,已經沒有了,就派出徐盛、丁奉,各帶一百士兵,分水、旱兩路,要求務必抓住、或直接殺死諸葛亮。
這當然是演義故事,不是歷史事實。所以,羅先生渲染一番,熱鬧熱鬧後,就需要調轉筆鋒,按照真實歷史,編排後續,不能再繼續前面了。總而言之,周瑜恨諸葛亮,是因為公事,不是個人原因,不是氣量狹小,不能容人,而是為國家、為事業,值得肯定。另外,周瑜對諸葛亮才能,還是佩服、讚賞、喜歡的。對諸葛亮走不同道路,拉攏、引誘、憤恨,以致想方設法,欲之死地,都能理解。但具體方式、方法,可以更多選擇?再最佳化。
其實,周瑜作為三國名將,除了像孫策、呂蒙、曹丕、曹睿等人短命、沒有充分展現才華,留下無限遺憾的戲謔之言:“既生瑜、何生亮”以外,真實本領是十分高強的,不然的話,一代梟雄孫策,在臨死之前,也不會叮囑孫權:“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孫策留下的兩人,張昭因為赤壁之戰前,被曹操“雄兵百萬,上將千員”嚇破膽,一味規勸孫權投降,傷透孫權的心,以後看在老臣面子上,沒給啥難看,但也基本沒再大用。
俗話說,劉備諸葛亮,脾氣不一樣。大千世界,百人百性,志向不同,性格各異,十分正常。在那個缺醫少藥,醫療條件極差的環境下,匆匆忙忙走過人生路,是周瑜個人不幸,也是吳國一大損失,但這沒有辦法,只有感慨人生無常,壯志未酬,遺恨千古了。(712)
回覆列表
在周瑜的眼中,諸葛亮並不算什麼,更不存在妒賢嫉能,周瑜21歲和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後周瑜就任前部大都,赤壁大戰中,擊敗曹操可以說都是東吳的功勞,而在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足足的為諸葛亮吹了一波,借用蘇軾的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在三國演義中卻被寫成妒賢嫉能小肚雞腸的人,活活的被諸葛亮氣死,要不是周瑜早逝劉備借荊州做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