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影物語
-
2 # 注視這視界
“四大天王”是香港的一個造神運動,直接把香港樂壇的影響力推向了最高峰,同時代的很多歌手都籠罩在他們的陰影下,對於“四大天王”的成員們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來說,開啟了人生的輝煌,但對香港樂壇來說,未必是好事。
在“四大天王”之前,香港樂壇的頂樑柱們,從徐小鳳,許冠傑,梅譚張,都是響噹噹的實力派。但“四大天王”中除了張學友被稱為“歌神”外,其他三位歌唱實力平平,尤其黎明還五音不準,從此歌壇分出“偶像歌手”這一個旁枝,不看實力只看臉的時代來臨了。
“四大天王”被打包捆綁成一個拳頭產品,對抗同時代其他歌手,同時四人中對排名也有激烈的競爭,所屬的唱片公司集中精力在他們身上,所有資源都向他們傾斜,他們推出了很多的作品,直接壟斷了當時的香港樂壇。
而同時期的其他歌手,諸如唱功優秀如李克勤等人,一直得不到出頭的機會。這股強勢的風還刮入當時的內地歌壇,流行音樂更加風靡了。
四大天王是香港樂壇輝煌的象徵,但他們激烈競爭的同時,也消耗掉了很多的樂壇優勢資源,此後,香港樂壇逐漸式微,這是時代發展造成的,此後再也沒有這樣的大眾偶像了。
-
3 # 炭燒的菠蘿
香港四大天王的輝煌是香港樂壇的巔峰也是香港樂壇衰落的開始。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四大天王”的產生根本目的是為了賺錢,當時香港樂壇媒體資源集中,不同於現在網路發達,所有的關注都只在這四個人身上,這就造成了真正會唱歌的歌王,會跳舞的舞王沒有出路,我們再想想,四大天王有一個人很醜嗎?
資源的集中分配直接導致了香港歌壇競爭力變弱,所有的資源都圍著這四個人轉,膾炙人口的歌曲越來越少,能超越他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再加上香港樂壇包時喜歡用日本南韓音樂人的歌曲,不思進取,就讓香港樂壇越來越衰弱了。
四大天王是不能戰勝的嗎?放在當時的環境來說的確是不可戰勝的,因為有更多人關注他們,同樣的,如果沒有beyond奔走日本,哪裡有四大天王的今天。
就是有了四大天王,他們搶走了絕大部分媒體的關注度資源,讓觀眾把注意力都放在他們身上,讓很多有才華的音樂人餓肚子,沒有等來柳暗花明的那一天,這就造成了今天香港樂壇幾乎後繼無人的局面。
回覆列表
這個要看你怎麼看了。
有一個大家都能看到但是都忽略了的事實,四大天王的時代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四大天王那會就不說了,說說現在。
你可以說出幾個能讓身邊人立馬有共鳴的香港歌手?
四大天王時代,幾個巨頭公司砸重金,一大幫音樂天才鬼才圍繞四個人轉,想不出經典都難。
而現在,受南韓影響,玩的是全民造星,是個人都捧,找一百個人,捧紅一個就賺了。結果就是資源基本均分,要數量不要質量,弄出來的都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導致整個行業都再走下坡路,惡性迴圈。
所以,四大天王時代,資源基本是集中的,作為新人,要出頭很難很難。
而現在,是個人都有機會,出頭是有機會了,但是出經典?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