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彩頭哥商業方案

    資訊產業的制高點就在CPU,目前世界上電腦CPU巨頭就是英特爾和AMD兩家了,沒有中國公司,全是美國公司。5G時代手機比電腦更普及,產業制高點同樣在CPU,目前手機處理器靠前的有三顆處理器,蘋果的A12,驍龍的855,麒麟的990,現在中國華為能與美國公司並駕齊驅了;

    還有5G通訊技術,近日,領先的資料分析公司GlobalData從四個維度即基帶容量,射頻產品組合,部署簡易度和技術演進能力,進行效能對比,其中華為憑藉著超強的實力,豪取四個單項第一,總分排名第一,成為當下最強的5G裝置大廠。

    現在華為的技術領先美國了,美國政府開始耍賴,這是美國最不要臉的地方,相信全世界人民付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中國有句老話叫著多行不義必自斃。

    中國的光刻機的中國產化,現在還處於一個相對落後的級別。中芯國際現在可以代工14nm晶片,但是使用的光刻機也是採購於ASML的,而ASML的光刻機,裡邊既包含美國的技術,也包含美國的關鍵的零部件。

    所以從我們個人來講,說再多沒用,支援華為,讓華為更多資金投入研發。

    第二,如果美國真的對華為晶片的全面封鎖,我們國家也有很多反制措施,譬如現在美國企業在中國的銷售,可以不採購美中國產品,當然也可以斷供稀有金屬!

  • 2 # 帆辰科技

    芯國際到底有沒有使用美國的技術或者裝置關鍵零部件?確切的來說,中芯國際確實是使用相關的技術和零部件,因為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那麼說起中芯國家就不得不來說一說中芯國際和臺積電之間的淵源。

    中芯國際與臺積電之間的淵源深厚

    不論是臺積電還是中芯國際都是規模最大和技術最為先進的積體電路晶片代工製造企業,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頂級的積體電路製造企業,在13年的時候臺積電的營業收入達到19.85億美元,在晶片代工的領域高達46%,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第一。

    而中芯國際的創始人是張汝京,而張汝京則是曾經臺積電旗下的世達積體電路公司的總經理,所以才會說中芯國際和臺積電之間的關係是很深的,而張汝京在離開臺積電之後就來上海創立中芯國際。

    那麼還有就是跟隨張汝京一起到上海創立中芯國際的還有很多曾經的下屬員工,所以說中芯國家曾經一度擁有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和工藝。最後隨著中芯國際的不斷髮展壯大,臺積電開始起訴中芯國際,最終的結局是臺積電擁有中芯國際的10%的股份,然後支付給臺積電10美元的違約金而結束。

    中芯國際到底有沒有使用美國的技術或者裝置關鍵零部件

    上面我們說到中芯國際和臺積電的淵源關係,所以也能夠明白,中芯國際要說沒有使用臺積電的技術,這並不現實的。而臺積電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那麼我們再來說一說光刻機,其實光刻機就是製造晶片最為主要的裝置,大家或許覺得研發晶片艱難,其實研發晶片並不是最為艱難的事情,真正難的事情是製造晶片的裝置-光刻機。而現在也只有荷蘭ASML公司能夠生產出來7nm甚至是5nm的光刻機,而中芯國際能夠生產的晶片依舊還停留在90nm,所以這之間的差距依舊存在。

    而且不僅僅只裝置使用,還有在軟體方面,製造晶片所使用的EDA軟體,都是使用美國以及荷蘭ASML公司的技術,所以說技術並不是固定一個公司所使用的。

    從中芯國家和臺積電之間的淵源到中芯國際有沒有使用美國的技術和核心裝置,其實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為臺積電和中芯國際的關係等因素,那麼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就是打破技術壟斷,加強自主研發技術,那麼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 3 # 數智風

    答案很多人都知道是肯定答案了。其實問題的關鍵不是中芯國際用沒有美國的技術或裝置關鍵零部件。問題的關鍵在於美國的長臂管轄策略,美國為了限制中國科技的發展,無所不用其極。怎麼能限制怎麼來。你順著它的思路去躲,你是永遠躲不開的。

    1、不管用不用到,美國都會想辦法限制,何況確實還需要用到。

    眾所周知,高尖端科技都不是一個公司,甚至一個國家可以造出來的。就算可以造出來成本也是不划算的。所以,每個國家都有互相用到對方一些技術或者關鍵裝置。中芯國際也不例外。

    中芯國際已經實現了14nm生產線的大規模量產,華為的麒麟710A處理器就是中芯國際代工生產。同時,近期中芯自研的N+1,N+2技術也很受關注,說是可以達到準7nm的技術。但是中芯國際使用的光刻機依然還需要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技術支援,而ASML公司生產的光刻機,也用到了美國的技術以及美國的零部件。

    美國為阻止全球半導體供應商巨頭ASML對華出口光刻機,已經多次施壓荷蘭。今年年初ASML要賣極紫外光刻機(EUV)給中國時,美國立即進行長臂管轄,要求ASML用到美國技術或零部件達到一定比例的不能賣給中國。但是調查分析結果比例不足25%,符合美國的規定。但美國政府依然不依不饒,開始以“國家安全”理由再次向荷蘭施壓。

    所以,結論就是,中芯國際確實有用到美國技術和裝置關鍵零部件,只是用到比例多少而已。但是美國的為了高尖端裝置或技術不流入中國,總會想辦法限制你的。

    2、美國的長臂管轄策略,讓我們只有走自研這一條路

    美國政府為了限制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操碎了心,無論是限制華為,臺積電、最終目的都是限制高科技。中芯國際如果給華為生產代工,美國要想限制依然會長臂管轄過來。

    就看我們怎麼應對而已。

    中國政府也已經意識到這個高科技短板,釋出了《中國製造2025》將EUV光刻機列為重點突破領域,並計劃在2030年實現EUV光刻機中國產化。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的遏制與打壓只會加劇、不會減少。而且會以各種理由來限制中國的發展。

    近期,美國打壓華為升級,已經升級到只要用到美國技術或裝置關鍵零部件就不能給華為生產,限制更加嚴厲。這正好說明了我前面說的,用不用到不是重點,重點是美國就是要長臂管轄來限制中國發展高科技。當然,中國也不會坐視不理,國家積體電路基金二期和上海積體電路基金二期將分別向公司的間接控股公司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和7.5億美元,共約160億元人民幣。

    所以,結論就是,不管美國長臂有多長,我們該自研還得繼續投入自研,買到的裝置該用於幫華為生產裝置照生產就是。沒理由在中國大地上,我們還要聽從美國的指揮。美國你要制裁,中國也跟他對著制裁就是了。

    總結

    中芯國際多少肯定有用到美國技術或者裝置關鍵零部件。但是,現在問題已經升級到更高層面。美國的目的不在於華為、臺積電、中芯國際,而在於限制我們高科技的發展。高科技關鍵技術和裝置,我們也只有自研自產這一條路。

  • 4 # 神馬數碼公社

    必然用了,雖然中微半導體、北方華創等中國企業半導體裝置已經取得相當進展,尤其是中微5nm的CCP刻蝕機已經取得臺積電的訂單可謂實力強勁,中微能提供的裝置如下圖。但基於商業考慮,很多裝置的效能和穩定性美國供應商仍然佔據優勢,工藝匯入也更容易。因此,即使在中國,美國的半導體裝置也仍佔據主流地位。

    中芯國際在去年年底實現了14nm量產,但是產能極為有限僅有6000片/月,現在正在積極新建工廠。美國裝置採購可以參見中芯國際發出的公告,2019年2月到2020年1月,購買了6.2億美元應用材料裝置。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購買了9.97億美元泛林半導體裝置。

    做為對比,中芯國際5月14日的投資者交流會上,公司CEO趙海軍還宣佈,將2020年的資本開支上調11億美元至43億美元

    可以看出,上調後的全年資本開支總額也不過是43億美元,而已公佈的兩家美國半導體裝置訂單已經就高達16億美元之多了,可見中芯國際對美國半導體裝置依賴程度非常高

    市場上,按中芯國際釋出的2019年報,其美國收入佔比為26.4%,在市場上也對美國存在一定的依賴。

    此外,中芯國際需要跟主流EDA廠商保持適配,才能順利將客戶IC設計檔案轉換成工廠流程檔案。而中芯沒有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因此在EDA合作這方面也處於弱勢。

    總結,所有的晶片工廠包括中芯國際對美國依賴都非常深,做為商業公司中芯很難無視美國對華為的禁令。事實上,違背美國禁令後果非常嚴重,中興通訊此前因為違反對伊朗禁令先後被罰將近20億美元。

    而中芯國際2019年總收入也不過才31億美元,淨利潤才1.59億美元,能承擔違反美國禁令的後果嗎?

    因此,大家都認為中芯國際是華為的備胎。而我認為,除非國家能為違反美國禁令的企業提供有限保護,否則國內任何商業公司都不大可能違反美國禁令為華為製造晶片。這次的華為危機到了國家不得不出面的地步,否則以後中國高科技企業就任由美國揉捏了。

  • 5 # 天天開心歷史

    也讓我們看到,中國晶片之路,必定是一條崎嶇的坎坷路。據不確定資訊,如美方最終實施上述計劃,中方或將予以強力反擊。依照《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和《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對高通、思科、蘋果等美國企業進行限制或調查,停止採購波音公司飛機等。

    中美建交4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合則兩利,鬥則兩敗俱傷。

    中國缺芯,美國通過晶片限令來掐脖子;中國搞定晶片,美國就通過晶片製造來阻止;中國搞定晶片製造,美國則將通過製造裝置、材料以及軟體來控制。因此,中國走出晶片困境,需要勇氣和理性並存。

    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也無法挽留。華為想用美國晶片,中國企業想用美國晶片,美國自己卻要得瑟,拿著雞毛當令箭,小題大做,最後真把事情搞大了,逼得中國企業紛紛造芯。

    根據中國半導體工業協會(CSIA)的資料,過去五年,中國晶片企業總收入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據估計,2018年中國晶片企業在全球半導體銷售和半導體制造領域僅佔3%到4%的整體份額,其中,中國在無晶圓廠設計企業的進步最為顯著。中國目前有1,600多家本土晶片設計企業,在全球市場中所佔份額總計為13%,而在2010年,這個數字為5%。

    但我們也要客觀地認識到,中美晶片之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持久戰。

    任正非強調:只有長期重視基礎科學研究,才有工業的強大。晶片產業的發展在於基礎學科的教育和研究,有了深入和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支援,才有半導體裝置和材料的底層突破;才有晶圓代工、儲存工藝的突破;才有華為、阿里的上層應用創新。晶片真正中國產化開始進入深水區,未來最大的機會和挑戰在於更基礎的底層研究和創新。

    強大且財務收入良好的晶片產業對美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晶片技術突破能夠推動經濟增長,也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半導體晶片技術是幾乎所有現代技術的基礎,改善人民生活和確保國家經濟增長;半導體晶片應用於通訊、運輸、醫療保健、商業及國家安全。因此,半導體晶片技術是塑造中國經濟,創造就業機會,技術領導和國家安全的關鍵技術。

    中美晶片之爭,國家之爭。晶片產業對美國和中國都很重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1、晶片技術突破,帶來國家經濟發展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晶片行業一直是資訊和通訊技術(ICT)連續革命性發展的核心。反過來,ICT的突破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使美國自1988年以來在生產率增長和實際GDP增長方面都大大優於其他高收入國家。美國晶片技術使這些應用技術的進步影響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例如,行動通訊已成為歷史上全球採用最多的技術,其全球經濟影響估計超過1萬億美元。

    中國也是移動通訊技術發展的受益方。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和全世界普及,中國不僅出現了華為和中興這樣世界級的通訊裝置企業,也出現了華為、小米、OPPO和vivo這些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手機企業,全球前十大手機廠商裡,中國還有聯想、REALME和TECNO,2019年中國手機企業智慧手機出貨量佔全球市場份額的46%

    手機是中國的手機,但智慧手機裡的主晶片主要是美國的,射頻前端晶片主要是美國的,儲存晶片主要是美國的,電源等晶片部分是美國的。中國企業掙的是手機整合生產的辛苦錢,大部分利潤讓美國企業掙了。這樣也行,本來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結果呢……

    全球晶片需求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長,並在2018年達到了4,750億美元。我們現在正處於由技術驅動的全球經濟另一次大規模變革的早期階段:數字化轉型和AI時代。

    增強型/虛擬現實體驗、無人駕駛汽車、物聯網(IoT)和工業4.0系統等革命性應用以及智慧城市正逐漸成為商業現實。實現這些新應用離不開晶片技術的進步,其中包括:• 感測器實時收集豐富的上下游資料

    • 5G技術可為數十億個裝置提供安全的高速、低延遲無線連線

    • 高效能處理單元,為具有機器學習能力的計算機提供動力

    • 各種邊緣計算裝置中內建的高階低功耗處理器,可以執行非常複雜的任務,例如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理解。此外,晶片行業目前正在測試首批量子計算原型,其執行速度可比當前計算機快1億倍。量子計算可以徹底改變需要大量計算強度的領域:例如人工智慧和網路安全。

    2020年5月12日,應用材料(AMAT)、泛林集團(LAM)等美國多家半導體裝置公司發函給中國晶圓製造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要求不能將購自美國公司的裝置用於加工軍用產品,並且保留無限追溯的權利。

    現代戰爭離不開科技,科技離不開晶片技術。只有掌握晶片技術和實現晶片技術突破,才能強大中國軍事力量,才能維護國家安全。

    半導體工業本來就起源於美國國防工業。從50年代年至今,晶片電子元件在美國國防和武器系統中無處不在,因此這個領域對於美國軍事能力仍然至關重要。

    《 2018年美國國防戰略》列出的國防現代化重點包括微電子,5G和量子科學,這是需要美國投資的戰略領域。其他優先領域,例如網路安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系統和高階成像裝置,也高度依賴於先進的半導體。“這些技術的優勢……是阻止或贏得未來衝突的關鍵”,美國國防研究與工程部副部長邁克·格里芬(Mike Griffin) 在《國防新聞》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另外,數字化連線的電子系統,對於管理先進武器系統以及關鍵基礎設施和資訊變得越來越重要,能提供可靠安全元件的可信賴晶片供應商對於國家安全變得更加重要。

    為此,美國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率先開展了一項為期多年的電子復興計劃。該計劃的重點是通過與美國公司建立公私合作伙伴關係,來研發用於軍事用途的晶片技術和產品。同時,美國國防部正在倡導“可信賴和有保證的微電子”等計劃,以確保美國供應鏈製造層的安全。該計劃在2020年的90種國防部研發計劃中佔第二位。

    國家與國家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合作和競爭都是因為利益。

    自建交以來,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推動力,雙邊經貿關係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惠及彼此。中美關係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的格局。

    中美晶片之爭,最好的方式就是既能合作共贏,又能公平合理競爭

    曾看過《改革的年代》,書中霍夫斯塔特深刻地揭示了19世紀以來美國農業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商業化、工業化過程及其帶來的價值分裂。一面是執著於“農業神話”、留戀鄉土溫情和秩序的民粹主義;一面是擁抱資本主義、城市化的進步主義。這也是美國的精神分裂表現所在。

    美國處於矛盾和分裂之中,又想讓中國採用美國更多晶片,又怕中國通過美國晶片技術實現科技的發展和跨越。

    1、半導體行業資料表明,美國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導者

    根據Gartner的資料,2018年美國晶片公司(包括在自己的工廠中設計和製造產品的積體電路製造商(IDM),以及依靠獨立代工廠製造其晶片的無晶圓廠設計公司)在全球晶片市場中佔了約48%的份額。而在從PC和IT基礎設施到消費電子產品的所有最終應用市場中,美國在32種晶片產品類別中,有23 種均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半導體公司在過去五年中,為股東帶來了近14%的年均回報率,截至2019年11月,它們的總市值約為1萬億美元。財務實力使該行業在未來繼續對R&D進行大量投資至關重要。

    在過去的十年中,美國半導體行業在研發方面的投資為3,120億美元,僅在2018年就達到390億美元,幾乎是全球半導體研發總投資額的兩倍。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的政府投資多年來一直持平或下降。

    晶片規模是創新良性迴圈的第二大支柱。2018年,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產值達到2260億美元,遠遠超過其他競爭地區的半導體產業。它的規模是南韓半導體產業的兩倍,是日本的五倍,是歐洲的六倍,是中國的十五倍。開放進入國際市場是規模發展的關鍵要求,因為美國國內市場僅佔全球半導體需求的不到25%。美國約80% 的行業收入來自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出口市場的銷售,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資料,中國約佔全球需求的23%。如果按價值計算,半導體是2018年美國第四大出口產品,僅次於飛機,成品油和原油。

    2、如果放棄中國市場,美國將失去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導地位

    如果放棄中國市場,美國的損失將是中國和全球競爭對手的收益。中國晶片企業將獲得美國企業所放棄收入的大約一半,從而使中國能夠將其全球市場份額從3%提高到7%左右,並將晶片設計的自給自足性從14%提高到25%。

    收入損失,將導致美國半導體研發支出每年減少120億美元的投入。除了研發支出削減,資本支出還將減少130億美元,導致美國損失12.4萬個就業崗位。這將有效地扭轉美國半導體產業創新良性迴圈的方向:降低研發投入將降低美國公司保持其在技術和產品方面領先於全球競爭對手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削弱美國在中國以外市場的份額

    隨著時間的流逝,美國半導體公司可能會失去其技術和產品相對於全球競爭對手的優勢,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根據預估,從中長期來看,美國半導體公司的全球份額將從48%下降至約30%,美國也將失去其在該行業的長期全球領導地位

    中國可能會成功地發展出一個有競爭力的國內晶片設計行業,能夠滿足大部分國內需求。當然,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持續的高水平投資。儘管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液晶顯示器和智慧手機等科技產品上僅用了5到7年的時間就迎頭趕上,但它是在獲得外國技術和零部件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的。就半導體而言,技術壁壘要高得多。南韓和中國臺灣大約用了15至20年的時間,才分別成為記憶體和晶圓製造的全球領導者。

    所以,分析表明,如果美國政府對美國半導體企業施加廣泛的單邊限制,阻止為中國客戶服務,會適得其反,並危及美國長期以來在半導體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最終可能導致美國需要依賴外國半導體供應商,以滿足美國科技行業的需求。

    保持獲得尖端技術的權利符合中國的利益,特別在中國尋求加速經濟向新增長模式的過渡時期,這種增長模式更多地依賴於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技術驅動的生產率提高。中國將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確保外國半導體公司的公平競爭環境,這些措施會進一步鼓勵外國對中國的研發活動進行投資,支援中國為提升國內產業能力而需要的專門知識和人才流入,並最終刺激晶片技術創新和產品方面的健康競爭。

    美國採用了極端的競爭手段,窮追猛打,最後讓我們看清楚自己,躲過了晶片,躲不過製造,躲過了製造,躲不過製造裝置和材料,還有晶片設計軟體一直是我們的軟肋。

    日本跟美國的晶片競爭中,輸了晶片設計和晶片製造,通過20年的努力,日本卻在更上游的半導體材料及裝置領域保持了極大的優勢。尤其在矽晶圓、光刻膠、縫合引線、模壓樹脂等重要材料方面,佔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20年後的中國晶片行業會是怎樣?我充滿信心和期待!

  • 6 # 一覽眾河小

    首先要明確一點,世界發展到今天,全球化日趨加深,大家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想孤立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全球排得上號的就那麼幾個國家,美國、日本再加上一個南韓。有人說英法德那麼發達,它們怎麼沒有大型半導體企業呢,實際並非如此,比如意法半導體也是一家很大的半導體公司,義大利和法國都有份。實際上那些國家如果想要發展半導體,也可以去做,因為他們內部技術是相對開放的。不過生產製造半導體晶片是一件十分耗費財力物力的事情,只有做成最頂級的才有可能盈利。所以他們一般也不高興去做,因為不發展到很大的規模難以盈利。所以儘管他們也有一些半導體公司,但是跟美日韓三國相比還差了不少。哪怕是日本也是有選擇的在做,比如當年日本爾必達也很風光,是記憶體領域佼佼者,後來被南韓企業三星、海力士競爭比下去了,而日本呢,轉而主攻半導體裝置和原材料,成為半導體裝置和原材料領域最強的國家之一。

    像英法德等發達國家可以不主攻半導體行業,因為說白了他們幾個主要西方發達國家是穿一條褲子的,有幾個國家做就足夠他們用的了,也不用擔心技術封鎖問題。但是我們不一樣,西方發達國家在很多地方對我們施行技術封鎖,半導體晶片技術作為最尖端的技術之一,很多技術我們是很難學到的。然而,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卻是十分巨大的,我們每年進口的晶片佔據全球貿易總額的70%,而且晶片應用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不可或缺。如果我們自己不生產製造晶片,完全靠進口,可以嗎,在各方面關係融洽的時候,當然可以,但是如果一旦遇到一些國際矛盾和糾紛,就容易被人卡脖子。

    關於這點,我們實際上早些年就已經意識到了,一方面自己技術不行容易受制於人,另一方面自己每年都要花幾千億美元進口晶片,如果可以自給自足,將省下不少錢。多方面因素促使我們建立屬於自己的晶片企業。

    中芯國際就是在那樣的背景下建立的,不過中芯國際背景很複雜,而晶片生產製造又是一個需要資金、技術、人才、裝置等諸多方面大力投入的事情,儘管中芯國際大力發展多年,跟世界上一流半導體大廠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這種差距是長時間積累上面的差距,再加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很多最先進的裝置我們給錢他們都不賣,這就讓我們在發展中比較被動。實際上,先進半導體生產裝置除了荷蘭的ASML光刻機以外,不是美國就是日本的,而半導體生產原材料很多都是日本的,日本跟美國關係不清不楚,ASML背後有美國資本。而製造半導體,這些都是繞不開的。

    硬體方面繞不開,軟體方面就繞得開嘛,也繞不開。就拿這次封鎖華為來說,設計晶片的軟體是美國的,我們本來買的是永久產權,結果美國現在就不想讓你用了。晶片製造工藝複雜異常,你以為都是手動嗎,還不都是靠一個個精準的操控軟體,那種軟體系統一整套下來,上億都是很輕鬆的,而所有的這些,我們都沒有自主權。我之前在世界最頂尖的晶片大廠工作過,即便是強悍如它,有些軟體都不是購買的,而是租賃的,可以想象這裡的耗費有多大了。

    實際上,這次美國封鎖是十分嚴厲的,以華為為典型,還有大疆、海康等十多家在行業內領先的中國企業都被限制了。而中芯國際,只能解決很小的一部分問題,而我們在很多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下面的路必將十分難走,我們要做好準備,打持久戰。

  • 7 # 肇俊武

    該問是關於華為晶片代工到底有沒有陷入“絕境”之問!這由題目一看便知。也許是明知故問,但仍舊存有希冀,在深深的擔心、焦慮中隱含著“一線希望”,而這個問題自這個月15日以來,就一直特別讓中國人憂心忡忡,甚至是揪心的,華為倒應該是知根知底的。

    該問也是華為到底是不是還能夠同以前一樣依靠自己轉危為安之問。是啊,中芯國際如果沒有使用美國技術或者裝置關鍵零部件,那麼,美國這次的限制就不會從華為的外部把華為逼入“絕境”,華為將像以前那樣,通過自己亮出備胎、現造正胎,來反制美國的限制。華為自己也總是給我們信心和驚喜,我們已經習慣於堅信和期待了!

    可惜這次失望了。這次美國限制的主要是對華為晶片的代工,更加無賴的一招。只要所含美國技術達到一定比例就得經過美國的批准,也就是一定不予批准,因為恰恰中芯國際雖然是國內企業,卻也含有美國技術,達到規定的比例了嗎?未見報道,估計會達到。

    中芯國際一直被稱為華為的大陸最強代工備胎。現在看來,120天之後如果美國一意孤行,中芯國際在較長時期內就不會把華為拉出“絕境”,有心卻無力,本來與臺積電就有著顯著的技術差距。

    該問顯然是觸底之問。華為晶片設計本來是強的,行業強者,在軟體上替代EDA將是必定能夠實現的,即便是晶片底層架構也可以最終做到自主,無論怎樣,這些也都是華為必須由自己面對、解決的事,但是呢,如何才能走出即將面臨的晶片無法生產製造困局,卻並不決定於自己,即在被美國逼入代工“絕境”之下,華為卻不能親自實施絕地反擊,連國內企業的力也不能馬上就借上。

    美國的限制也是把中芯國際逼入了不能不加緊推進“去美國化”程序的境地。美國對此也只能是無話可說的,這一段是伸出的長臂夠不著、管不著的。我相信遲早會逼出1個臺積電,這是美國無心之下插的柳、助的力,等著後悔吧!

    中芯國際一定會與華為共同實施絕地反擊。華為將給予中芯國際特別的助力,特別就特別在,華為畢竟是科學技術積澱深厚、晶片設計經驗豐厚的高科技企業,與國際頂級晶片代工廠打過多年的又廣又深交道,所設計的晶片還已經交由中芯國際代工過了,這一切都意味著與中芯國際的共同反擊必將奏效、終將成功,雙雙出離困境,何況,中芯國際自己畢竟在國際上也是一強,具備了較高的技術基礎,更何況,我們國家一定會給予中芯國際同樣特別卻又是更大力度的助力。

    回答完畢,感謝題主!

  • 8 # 野史也是史

    如果我說沒用,肯定是自欺欺人。

    從技術層面來講,中國產晶片的設計開發水平確實有了飛速的發展,可以說是已中國產化。但製造工藝和裝置仍然是我們目前面臨的瓶頸問題。

    中芯國際是國內目前最大的晶片代工公司,代表著中國“芯”的最高水平。二十年前,臺商張汝京在上海創辦中芯國際,主營積體電路晶片。

    2008年,大唐電信注資中芯國際,成為第一大股東。六年後,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成立,中芯國際成為主要扶持物件,基金成第二股東。

    中芯國際成立後的前十年,是一個比較困難的成長期,也是技術聚攏和積累的時期。這段時期的經營是虧損的,而且與臺積電的糾紛不斷。

    中芯國際之所以能成長起來,實際上與臺積電有很大關係。這一點從雙方的專利糾紛上便能看出,中芯國際在這段時期內一直作為被告方。

    臺積電以違反專利權和商業機密為由,請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調查中芯國際。同時,臺積電向美國加州法院控訴中芯國際侵害其專利權。

    從這個過程來看,中芯國際的技術與臺積電很相似,加上後勁很強,才讓臺積電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向從一開始就將中芯國際給壓制住。

    這些員工的加入,不僅帶來了人脈,更是帶來了技術。最終中芯國際支付1.75億美元的和解費才告終。但之後臺積電再一次向美法院起訴。

    最終中芯國際敗訴,再次支付2億美元賠償金才算了事。中芯國際在技術積累期,遭到了臺積電的重創,這一慘痛的過程持續了將近六年多。

    儘管中芯國際在國內起步較早,但由於技術上處於弱勢,還是趕不上國內佈局較晚的臺積電。

    目前世界前三大晶片代工廠分別是臺積電、南韓三星和美國格羅方德,儘管中芯國際排在第五名,但市場佔有率僅有6%。

    在十年前,臺積電28奈米的晶片已經量產,而中芯國際在三年後才完成製程開發。三年前,中芯28奈米收入增長時,臺積電14奈米已量產。

    今年四月份,臺積電已經開始5奈米晶片的量產。與7奈米工藝相比,5奈米工藝可使電晶體的密度在理論上提升80%,執行速度提升20%。

    積體電路是一個燒錢的行業,每年的支出高達數十億成百億。四年前,臺積電投入了22億美元的研發費,而中芯國際的科研費僅七分之一。

    目前的瓶頸問題主要是技術工藝、高階光刻機、尖端人才和大量資金。光刻機需要進口荷蘭,測試軟體需要用美國的,技術需要借鑑同行。

    所以說,目前中芯國際的技術工藝要想有所突破,還得依靠國際合作,當下的這種局面還很難擺脫。否則,造出來的晶片就是效能差代的。

    積體電路中國產化已進行了十幾年了,但少數核心部件還是受制於人,當然這個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局面將徹底改變。

  • 9 # 叫獸科技說

    雖然中芯國際是一家國內的公司,但是中芯國際也會用到美國的技術以及裝置。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中芯國際以及華為這兩家公司的問題,而是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

    中國其實也不斷的發展光刻機技術,中國目前最先進的光刻機就是上海微電子公司生產的90nm光刻機,與ASML生產的光刻機的差距實在太大了。即使將目前最先進的光刻機的設計圖紙給我們,我們也無法做出來,因為很多關鍵零部件我們買不到。

    僅僅靠華為與中芯國際是做不出非常先進的光刻機,很多零部件我們買不到,我們只能自己做,這就需要中國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 10 # 歷史深度揭祕

    我就不信美國所用的裝置,東西沒有一樣是使用的中國技術,華為的技術美國不用,它的5G搞不搞,華為5G技術有二千多項。我們也不叫美國用,但凡用華為5G技術產品,不管國內外全部不準賣與美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現在中芯國際用的概倫電子EDA。 概倫電子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中國EDA(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的領軍企業,其一百多家客戶覆蓋了絕大多數國際知名的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公司。我用錢買來裝置我有權使用,你美國臂再長也管不了中國國內,至於怕美國製裁,那更是笑話,華為不是什麼事都沒得罪美國照樣被制裁打壓嗎?那麼多國內企業公司被美製裁了難道都違反了美國?

    這種高階技術都有使用協議的,買裝置時是求人賣給咱們的,這跟普通商品不一樣的,而且明確規定中芯國際只能民用,不得給軍方,這個你覺得嚴重不嚴重?如果被查出違反協議不只是罰款這麼簡單的事了,這種半導體技術才是世界頂尖核心技術真的是被牽著鼻子走。

    如果美國這個規定實實在在落地,估計美國後面的軟體和生產裝置很慘,因為大部分的企業都要做中國的生意,他們如果選擇美國軟體和生產裝置,沒有辦法做中國生意。跟民航航空發動機一個道理,我們能做,做不了最好的而且量產良品率低。高階科技的製造母機跟矽芯母板最好的還是在歐美日手上。一個半導體銷售額全球排第一的三星都是受制於歐美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驍龍875比865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