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著名的計謀“二桃殺三士”真的值得被稱頌嗎?
9
回覆列表
  • 1 # 朱洪海

    二桃殺三士是一個成語典故,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最早的記載出現在《晏子春秋》裡。

    齊景公麾下有三勇士,各自都有自己的勢力,掌握齊國政治大權的大臣晏子決心除掉這三個人,杜絕隱患,但是對有功的勇士不能隨意羅織罪名,晏子就設了一個局。

    他讓齊景公藉故賞賜三勇士兩個桃子,說明只有功勞大的才有資格吃。公孫接和田開疆都搶先說自己的功勞大,一人搶走了一個桃子,結果勇士古冶子憤怒地說,自己的功勞才是最大的,可是居然沒有桃子吃,當他講完自己的功勞後,公孫接和田開疆也都認為古冶子的功勞確實比自己大,但是桃子卻被自己搶走了,兩個人自慚形愧下相繼自殺,古冶子一看因為自己的幾句話死了兩個人,自己也覺得很慚愧,於是也自殺了。

    晏子和齊景公就這樣用二桃殺三士的方法清除掉了齊國的安全隱患,而這種利用有限的榮譽促使局內人相互爭奪、彼此互殘的方法一直流傳至今,尤其在職場當中時常見到。

    齊景公在位58年,是春秋時期在位較長的諸侯之一,而晏子其實大家很熟悉,他就是出使楚國時,因為反擊楚王羞辱而留下著名的南橘北枳的主人公。

  • 2 # 虎虎G來了

    春秋時期,齊國有公孫無忌、田開疆、古治之三名勇士,皆萬人敵,立下許多功勞。但這三個勇士自恃功勞過人,非常傲慢狂妄,別說一般大臣,就是國君也敢頂撞。 當時晏嬰在齊國做相,對這三位很是擔心。因為他們勇武過人,但又沒有什麼頭腦,對國君也不夠忠誠,萬一受人利用教唆,則必成大患。晏嬰便與齊景公商議,要設計除掉這三人。 一日魯昭公來訪,齊景公設宴招待,晏嬰獻上一盤鮮美的大桃子。宴畢,還剩下2個桃子,齊景公決定將這兩隻桃子賞給臣子,誰功勞大就給誰。當然,這就是晏嬰的計謀。 若論功勞,自然是三勇士最大,但桃子只有兩個,怎麼辦?三人各擺功勞,互不相讓,都要爭這份榮譽,其中兩人先吃了桃子,剩下一人自覺無顏,自殺而死,吃了桃子的兩人感到慚愧,自覺對不住朋友,自殺而亡。這樣,齊景公就去掉了心頭大患。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 3 # 小哥哥的文淵閣

    有頭腦的人用邏輯和手腕讓三個蠻力勇猛的人臣服,用好看的手段除去自己路上的阻礙。自古想成功的人,總會做些類似的手段。

  • 4 # 琅琊三石

    首先要說的就是“二桃”,第一個桃就是作為一個領導人身邊是不會允許超於他能力的人存在---既然是領導團隊的人,危機感,或者是被迫害妄想症是很嚴重的。雖然是領導者他擁有他們沒有的領導才能,還要有服眾的能力。這樣一來身邊出現了能和自己抗衡的人或者小團隊出現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保住自己的領導地位。另一個桃就是除掉類似的因素時,領導者都不會是親手去做,而是幕後允許裝作莫不知事的樣子。

    三士;泛指廣大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沒有清醒的理解領導者的具體思路,也沒有清晰的給自己定位。導致被淘汰,被幹掉!

    領導者,沒有寬廣的心胸,沒有遠大的志向包袱。註定不能領導團隊走的更遠。

    團隊人員,個人能力雖強卻要清醒的定位和認準領導者的思路。

    這樣的社會現象比比皆是,當今職場的縮影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如何畫出零妝感裸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