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肝博士楊明博大夫

    這個問題問得好,也比較專業。一般來說有乙肝抗體的人就不會感染乙肝,但在臨床上經常會發現有的患者乙肝五項,第2、4、5陽性或者2、5陽性,這也是有乙肝保護性抗體,見於一些接觸過病毒因自身免疫力比較健全自己又處於恢復期的患者或者打過疫苗又接觸到病毒的情況。這部分人群中尚有一小部分患者可以用高靈敏的辦法測到DNA病毒的複製,說明抗體並沒有把病毒消掉,其實就是一種病毒變異的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乙肝表面抗原發生變異的患者,在臨床上出現少見的第一項和第二項同時陽性,這個時候也能測到病毒的複製,說明抗體對於這些病毒也是沒有作用的。所以回到你的問題上來,如果有乙肝抗體,又接觸到病毒變異的病毒,是沒有保護性作用的。

  • 2 # 蔡晧東醫生

    別看乙肝病毒的直徑才42奈米大小(1奈米為百萬分之一毫米),卻包含著“五臟六腑”,劃分出好幾個“區”(部位):前S/S區、前C/C區、P區和X區,真是“病毒雖小,五臟俱全”呀!病毒的這些區域都有可能發生變異。

    第1個變異部位:前C區和C區(基本核心啟動子)是決定如何“編寫”e抗原“程式”的關鍵部位。當機體免疫系統奮力向病毒發出攻擊時,或在強有力的藥物抑制下,乙肝病毒就有可能“屈服”,e抗原受到抑制,血清中乙肝五項指標的“大三陽”就轉變成了“小三陽”。但病毒有時並不“甘心”失敗,它們會想辦法“喬裝打扮”一翻,不去製造e抗原或少產生一點e抗原,使自己看起來還是“小三陽”的樣子,但照樣能產生病毒基因——DNA,成為一種變異病毒。這種變異病毒就是我們常說的前C區/C區啟動子變異(簡稱:前C區變異),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的第四期——乙型肝炎再活動期。這種變異的乙肝病毒感染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患者。這些患者常有肝功能異常,病情比較遷延,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發展成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

    第2個變異部位:前S/S區是決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程式”編寫的部位,它也可能出現變異,生產出沒穿“外衣“的乙肝病毒——前S/S區變異(簡稱S區變異)。這種病毒使感染者血清內查不出HBsAg,但仍有小量病毒DNA複製,抗HBc陽性,這就是中國的《乙肝指南》中所說的“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但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前C區和前S/S區變異是病毒為了逃避免疫系統的抑制,繼續在人體內生存所耍的“花招”。

    第3個變異部位:對於抗病毒藥物來說,最重要的是P區的變異。P區是乙肝病毒DNA聚合酶所在地,近年來陸續上市的核苷(酸)類似物對HBV的治療壓力(作用位點)集中在P區,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藥物都是透過抑制這種聚合酶從而達到抑制乙肝病毒複製目的的。因此,長期使用一種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後,病毒P區的相應部位就會發生耐藥性突變,變異後的HBV就對這種藥物產生了耐藥。

    乙肝抗體是針對乙肝病毒S區部位的抗體。因此,接種疫苗後產生的乙肝抗體對於前C區/C區啟動子變異和P區的變異的病毒仍可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只有對前S/S區變異的病毒有可能失效。但一般來說,前S/S區變異較少發生,而且這個區域變異的病毒複製能力減弱,傳染性較小。因此,大家不必過分擔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對PDF檔案進行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