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咖啡機其實賭的是華人喝咖啡的習慣現在已經逐漸養成了。我們不妨來看一組資料:從增速上看,中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遠高於全球市場2%的增長率。美華人均每年要喝掉400杯咖啡;日本、南韓人均每年要喝掉200杯咖啡;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5~6杯。如果只算國內一線城市,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費也只有20杯。這就表明,其實華人喝咖啡並沒有形成習慣,也並非剛需。南韓從人均每年消費10杯咖啡到200杯花了15年,日本則花了20年,臺灣花了8年。200杯意味著平均不到兩天就要喝掉一杯咖啡,這是咖啡成為全民一品的指標。如果想要達到這樣的標準,他的推測是國內或許還需要10年。因此,想要咖啡成為國民飲品,或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現在想要做自助咖啡機,也不是沒有可能,關鍵問題是這門生意如何做?以北京為例,大堂等公共場所的點位租金為1000元/月,電費200元/月,水費100元/月,團隊需要一個月支付1300元,再加上運營和裝置折舊費用共計1000元。如果咖啡的毛利按照70%計算,一個點位需要月銷售額超過3000元才勉強達到平衡點。一杯咖啡價格按照10元計算,3000元就需要銷售300杯,在如今的情況下,這樣的機率其實不大。
那麼問題來了,關鍵在於點位的選擇。如何找到高密度人流,且喝咖啡的人集中的地方呢?這其實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硬功夫,需要創業者長期觀察,並且依靠資料的積累得到答案。因此,生意想做好的話,還是要好好動動腦子。
自助咖啡機其實賭的是華人喝咖啡的習慣現在已經逐漸養成了。我們不妨來看一組資料:從增速上看,中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遠高於全球市場2%的增長率。美華人均每年要喝掉400杯咖啡;日本、南韓人均每年要喝掉200杯咖啡;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5~6杯。如果只算國內一線城市,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費也只有20杯。這就表明,其實華人喝咖啡並沒有形成習慣,也並非剛需。南韓從人均每年消費10杯咖啡到200杯花了15年,日本則花了20年,臺灣花了8年。200杯意味著平均不到兩天就要喝掉一杯咖啡,這是咖啡成為全民一品的指標。如果想要達到這樣的標準,他的推測是國內或許還需要10年。因此,想要咖啡成為國民飲品,或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現在想要做自助咖啡機,也不是沒有可能,關鍵問題是這門生意如何做?以北京為例,大堂等公共場所的點位租金為1000元/月,電費200元/月,水費100元/月,團隊需要一個月支付1300元,再加上運營和裝置折舊費用共計1000元。如果咖啡的毛利按照70%計算,一個點位需要月銷售額超過3000元才勉強達到平衡點。一杯咖啡價格按照10元計算,3000元就需要銷售300杯,在如今的情況下,這樣的機率其實不大。
那麼問題來了,關鍵在於點位的選擇。如何找到高密度人流,且喝咖啡的人集中的地方呢?這其實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硬功夫,需要創業者長期觀察,並且依靠資料的積累得到答案。因此,生意想做好的話,還是要好好動動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