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婦科老郭

    年,過去對我們意味著有新衣服穿,有美食吃,有好看的可欣賞,有好玩的可以去做。鞭炮聲,煙花雨,此起彼伏;鑼鼓聲,秧歌舞,大街穿行。現在呢,沒有新衣美食的渴盼,也沒有焰火在夜間劃破,也聽不到鑼鼓喧天的聲音。有的只是簡訊在穿越時空和一臺供大家吐槽的春晚。我們說沒有年味,那是因為在給過去對比,思念過去的單純!

  • 2 # 資訊扭曲力場

    因為眾多的“螢幕”限制了人的活動。

    “氛圍”這東西,本應當是能夠讓人全身心沉浸其中的。如果只有你的眼睛和你的耳朵獲取到了資訊,然後透過“腦補”畫面和聲音的形式,來獲取“帶入感”,其實這並不是真真正正的“沉浸式”體驗。人也不能被這種虛妄的沉浸式體驗騙得太久,所以時間長了,空虛感自然油然而生。

    “過年”恰恰是一種需要讓人“沉浸”到其中的氛圍。需要全方位、全感官、持續不斷的刺激。比如按照“民俗”來講,從臘月開始一項又一項的準備工作;比如過年期間,每一天與什麼樣的人聚餐,吃飯時要遵守傳統的長幼尊卑禮節;又比如過年放鞭炮、放花,什麼時候放,每一次放要響多少下,要有多大的動靜等等。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典型的有組織的人類活動,都是要每一個人全情參與的,並強調要與平日“隨隨便便”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資訊化的發展恰恰剝奪了相當程度的人類活動。從電視出現開始,它首先減少了我們在閒暇時間聊天閒談的活動。因為“看電視”相比較而言似乎是更輕鬆、更休閒一些。

    然後是手機,它有效縮減了我們的溝通障礙,讓我們在不方便的時候,甚至是“害羞”的時候透過隻言片語實現更為有效的溝通。

    然後就是智慧時代,資訊大爆炸,“資訊”開始全面接管我們的生活。我們逐漸變得只能“享用”別人所創造的資訊,自己的生活也逐漸變得越來越索然無味。

    也許這就是人類發展的代價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點外賣的時候,留過哪些有趣的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