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七月的時光

    個人認為沒有什麼教育方式是會讓所有的孩子受益的,因為孩子各不相同。但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就是你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是不是長期有效

    1、要尊重孩子和自己

    在我們與孩子溝通、交往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去與孩子相處,而不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家長的心態去面對孩子。

    如果你犯了錯誤,就請真誠地和孩子道歉,而不是拿著自己的家長身份,對自己的錯誤視而不見。家長能夠承認錯誤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用“身教”的方法教會孩子如何尊重別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想到的是讓孩子成人,而後才是成材。尊重,是讓孩子的成人的第一步。

    尊重孩子應該很好理解,那麼什麼是尊重自己呢?就是要進行情緒的誠實,有問題的時候要開誠佈公的講出來,讓我們自己的心是舒暢的,而不是委屈求全的。這樣的做法的第二個作用仍就是給孩子做了好的榜樣,教會孩子進行情緒的疏導和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高情商的重要因素。

    2、注意我們的溝通方式。

    好的溝通方式才是好的教育方法。我們現在的大多數的家長的溝通方式都是命令式的、控制型的、告知型的。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力和機會,若孩子還小,也許你的方法可以有效,但隨著孩子認知的進步,你們之間一定會發生權力之爭。你想讓他學習,他會想休息;你想讓他休息,他會繼續遊戲。這樣的例子我想在大一些的孩子中間是不少見的。

    如何正確溝通呢?

    啟發式提問。

    這個辦法對大孩子和小孩子都有效,那麼什麼是啟發式的提問呢?舉一個應對小朋友的例子:當孩子不想刷牙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孩子——為了讓牙齒乾淨,我們需要怎麼做呢?當小孩子玩遊戲不想睡覺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孩子——我們約定的睡覺時間是幾點呢?你打算再過幾分鐘睡覺?需要媽媽幫你設定一個鬧錶嗎?

    當我們的孩子已經是小學的高年段或者是初中甚至是高中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和孩子溝通:現在是十一點,你還記得你說明天要早起去跑步嗎?

    通過這樣的回答,就減少了控制,不被控制的孩子更願意配合,親子關係也更好。

    反射式傾聽。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如果孩子和你說了事情的過程,我們要仔細聽孩子的敘述並把我們聽到的內容反射回去,讓孩子知道你的的確確在聽。例如:孩子說,媽媽我今天不開心。媽媽要回應孩子,我很高興你和我分享你的感受,能說說是什麼事情嗎?孩子說,我今天和好朋友吵架了?你的迴應是,你是說你和小宇吵架了?孩子會繼續敘述整個事情。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主要做的是傾聽,並用簡單的、不帶評價的方式迴應,以告訴孩子我在仔細地聽。

    閉上嘴巴

    有的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傾聽的物件,我們只回應“嗯”、“哦”就可以了。看似簡單,這樣的你才是他的“閨蜜”。

    以上兩點,是能夠讓自己的教育成為長期有效的方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兩點。其它的方面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處理和調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能用一句話形容輔導孩子作業的心情(情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