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獨散人
-
2 # 天都峰文學
一、促織是蟋蟀的別稱。
促織,蟋蟀的別稱,屬於蟋蟀科,也叫蛐蛐兒。因其能鳴善鬥,自古便為人飼促平民百姓,人們在閒暇之餘都喜歡帶上自己的“寶貝”,聚到一起一爭高下。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
二、蟋蟀最早叫促織的詩文
比較早的古詩裡已經有吟詠蟋蟀的詩句,並把它稱作“促織”。後來,這一名稱在詩文裡較多出現。
譬如:《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唐 杜甫《促織》詩:“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
元 薛昂夫《甘草子》曲:“促織兒啾啾添瀟灑, 陶淵明歡樂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
早在南宋時,賈似道就已經編了一本,叫《促織經》
三、蟋蟀的古稱
亦稱“促織”、“趨織”、“吟蛩”、“蛐蛐兒”。雄性善鳴,好鬥。種類很多,最普通的為中華蟋蟀,體長約20毫米。同科有油葫蘆、大棺頭蟋等。因均在地下活動,齧食植物莖葉、種實和根部,都是農業害蟲。
四、為什麼把蟋蟀叫促織
蟋蟀雙翅摩擦發音,左復翅的音銼摩擦右復翅發音鏡,振動頻率高,呈四聲節奏,清脆宛轉。蟋蟀為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別名還有吟蛩、蛐蛐等。
蟋蟀促織的記載由來已久,眾說繽紛。古代曾有“促織鳴,懶婦驚”的說法,明代朱之蕃的詩句“閒階聲徹瑣窗中,暗送梧桐落葉風。高韻不緣矜戰勝,微吟端欲助機工”,宋代楊萬里的詩句“一聲能遣一人愁,終夕聲聲曉未休。不解繅絲替人織,強來出口促衣裘”,兩首詩都恰好道出“促織”的來歷。
蟋蟀,古代叫促織。該名稱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促織就是蟋蟀,蟋蟀就是促織。蟋蟀習性好鬥,古代達官貴人和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常飼養它用來逗樂,或用鬥蟋的遊戲方式從事賭博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