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一幽靈
-
2 # 法度之家
不現實!你把形態量化給我看看!把空間效應!來量化!?科學到最後可以完成此道嗎?!一一一引航者!愚人釋道!愚人牟志法!
-
3 # 鍾銘聊科學
這個問題該咋說呢?其實科學的發展是在數量上發展的,先是有了牛頓力學,描述的是和人尺度差不多到十億米的尺度,在這個尺度內,牛頓力學是好用的,後來往大了去,再大十億倍的尺度,牛頓力學的誤差開始無法讓科學家們接受,所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很好的填補了,但是再大十億倍呢?由於被光速所限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不行了,我們只能靠研究引力波來看看能不能搞出可以匹配的理論。
往小了說,人身高的十億分之一,就是奈米尺度,牛頓力學也不行了,量子力學填補了空缺,但是再往下十億分之一呢?量子力學也不行了。
所以,在科學家的眼裡,是把世界看成了數量級的不同。但這僅僅是科學家眼中的世界是這樣的。並不代表其他所有人。
如果僅僅是數量級的不同,那麼數學可以取代物理了。宇宙的神秘之處在於實質級的不同。宏觀世界中,雖有無數恆星,但恆星大小不同,質量不同,能量不同,引力不同,個體差異顯著。關鍵的不同在於密度的不同。天體的外殼的密度不一樣,天體內部所含的能量密度也不一樣,這就造成引力差異。微觀世界裡,每個粒子所含能量不一樣,兩個量子可融合為一個,一個量子可分裂為兩個,它們的能量不一樣,引力也就不一樣。中微子的能量更大,可無障礙快速穿透萬物。所以,宇宙萬物不僅是數目的累積,更有能量的凝縮和擴散造成的虛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