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衣行者—卻吉
-
2 # 集福軒紫砂文化
聖人無心,這是一種非常智慧的境界。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以及所有的人,事,物,境界,都是我們的心性所變現。無心,則這些境界都不在。達到不再生死輪迴,不再起心動念,然而卻非草木石頭,而是任何事物都明明瞭了,如何出現,如何消失,諸法如何生滅都清清楚楚。
無心----因為透徹“照”見這些,所以不再動心念,一動心念,則宇宙現前,時空出現,自性的光明就被雲遮。所以說無心是聖人。
凡人都會有七情六慾,都會有自己的小私心,特別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人們更是為了各種利益明爭暗鬥,常常是忘了初心。無心,則是看清一切,看淡一切,不去刻意追求,隨心隨緣,順其自然,對什麼事情都是風輕雲淡,無心則不受傷害,這其實是很高很難的境界,常人很少能做到,能做到這些的也可以說是修養極其高的人,可以說是聖人了。
-
3 # 司夏慕白
聖人無心,這裡心是指我們“人性”中的私心。不是誰都可以成為聖人,那是因為人具有無限增大的慾望,自私貪婪。沒有一個人可以單獨存在不和別人打交道,不和別人溝通。我們沒有一個人是能夠完全獨立存在的個體。活在世俗,不可能避免和人的交際。因此,自古至今,聖人只是絕大多數人中的小部分人。他們可以忽略自身的慾望,以一種大愛的情懷去幫助其他人。他們的追求不用物質的需求去滿足。他們是真正做到了自己,不用去考慮別人的感受,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活著遵從自己的內心。
他們的瀟灑可能不能被當時的社會接受,也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是,那有如何,他們已經不在乎人性的名利金錢。他們關注的是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以大愛的情懷考慮更多的下層人。因此,聖人無心,也可以說成他們沒有了凡心中的私心。
-
4 # 老一百楊京廣
聖人無心,以道為心,既“心與道合二為一”。
用現代語言說,人的智慧趨向自然規律,最後人類社會的知識,都是自然規律的體現。
而目前,我們的一些知識是違反自然的,卻被奉為“真理”,心與道相背甚大,這也是一切矛盾、痛苦的根源。
-
5 # 朱文亮談家教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兩個是一個意思。
無心和不仁,是指聖人的公正、公平對待,此乃大愛。
-
6 # 錦月細雨
他的心被狗吃了,母親把他養大,卻說女人難養,四代出妻,讓兒孫都在很小就失去母愛,一個愚昧無知的人還要回復周禮,結果沒有人答理他,成了喪家之犬。
回覆列表
聖人無心,以眾生心為己心。
聖人無心是指聖人無自私之心,樂眾生所樂,憂眾生所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好比《金剛經》中所說菩薩因何不受福德故。因為聖人和菩薩不惜求功德,所以說菩薩不受福德。聖人無心,也就是慈悲心,菩提心。恆常無我,恆常忘我,將己心化作眾生心,菩提心。恆常憶念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