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推理館楊掌櫃
-
2 # 全網最優秀的男人
主要不是反擊諸葛亮,但一定要臉皮厚。王司徒之所以被諸葛亮罵死,那是他臉皮太薄愛面子,被諸葛亮激將法三言兩語激怒,急火攻心而亡。要是他能跟曹操一樣,被別人罵宦官之後,篡漢奸臣,跟劉備一樣,被別人罵大耳賊,織蓆販履之輩,還能一笑而過,不動聲色。那也就不至於死。
主要不是反擊諸葛亮,但一定要臉皮厚。王司徒之所以被諸葛亮罵死,那是他臉皮太薄愛面子,被諸葛亮激將法三言兩語激怒,急火攻心而亡。要是他能跟曹操一樣,被別人罵宦官之後,篡漢奸臣,跟劉備一樣,被別人罵大耳賊,織蓆販履之輩,還能一笑而過,不動聲色。那也就不至於死。
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很有意思。
《三國演義》為了塑造諸葛亮的智者形象,硬生生地杜撰了這樣一個《武鄉侯罵死王朗》的神劇情,令後世的諸葛迷們大呼過癮。不過顯然,王朗並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為人博雅慷慨,乃是曹魏良臣,曹丕甚至稱其為“一代之偉人”。諸葛亮與王朗這兩位偉人竟然在陣前像5歲小孩一樣鬥嘴撕B,《三國演義》的這種改寫的確熱鬧有餘,但遠遠稱不上高明。
姑且按照演義的說法,來看一下王朗與諸葛亮這場論辯的內容。
王司徒先是blabla地說了一番國家大義,指責諸葛亮師出無名,最後利誘諸葛亮反戈投降。“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僅以王朗的辯辭來看,此人雖然迂腐,但卻並不失禮,完全符合老邁書呆的學者形象。
重點在於,諸葛亮是如何反擊的?不妨來細看一下演義中的描寫。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 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諸葛亮的這段辯詞看似大義凜然,可完全是既無邏輯,又無風度!純屬是網路噴子一般惡毒而又刻薄的人身攻擊!翻譯成今天的話,基本等於“你~丫~傻~X~S~B,怎麼還不去~死呀,我就願意噴你黑你氣你呀,不服就來打我呀,你能把我怎麼樣啊?”云云。這類流氓互掐、菜雞互啄一樣的文字,哪裡像是諸葛亮這等氣度的人物說出的話!
退一步講,倘若對手真的是以這樣的語言進行辯論,那麼回懟的方式也有很多。
作為下策,可以發動士兵齊聲反覆高喊辱罵,用不堪入耳的言辭和排山倒海的氣勢激怒並壓倒對方。
作為中策,可以用同樣的噴子的方式回懟回去,大肆挖苦、努力編排諸葛亮的黑歷史。如諸葛村夫啊,媳婦磕磣啊,搶了益州啊,借荊州不還啊,老闆懷疑你啊,魏延看你來氣啊,北伐總沒成果啊,大權獨攬要被累死啊……blabla。
作為上策,則應該完全不理會對面的挑釁言行。反而用一種關懷誠懇,風度翩翩,博雅有禮的方式迴應對手。這樣的辯論高下立判,即便面子上受了些小羞辱,卻會完全贏得雙方將士的心,將對手的低劣行徑暴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