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文長
-
2 # 未濟
不一定是去了三次
原文是:凡三往,乃見。我們知道,在文言文裡,三,九都是指代多次,當然,三也可能就是本身的含義,就是去了三次。從原文中來看,至少也是去了三次。也可能是更多次。三次也不算少了。演義中寫成三顧茅廬,大家也都普遍接受,去三次也是正常的,只是從原文角度來看是至少去了三次。
三次(多次)代表誠意
我們常有一種客套的說辭,比如來我家吃飯,不去了不去了,好意心領了,真不來?不去了。要是真的心誠的話,就不會到此為止了,可能直接拉著手就拽走了。如果只去一次兩次,其實不能代表誠心。諸葛亮說他出去雲遊了,但是誰知道是不是真的呢?很大可能就是不想見,想看看劉備誠意。去了三次或者更多次說明是有誠意的。
事不過三
人也是有耐心的,不能碰到底線,老話說的好,事不過三。要是去了三次,乃至四次,五次還見不到,估計真的就沒耐心了,這是不行的,凡事總有個度。三次是比較適合的次數,既可顯示出誠意,又能不打擊耐心。是比較恰當的。
-
3 # 灰色世界光明人生
考驗
第一我先想到了這兩個詞,諸葛亮有本事,計謀。他肯定想選明主而臥,第一次劉備來拜訪諸葛亮,諸葛亮肯定不會見,雖然知道是漢室後裔。第二次拜訪諸葛亮以遊云為藉口,還是不想見,我想這時候諸葛亮肯定在考驗劉備的耐心和誠意。第三次拜訪諸葛亮就見了劉備,我想劉備的耐心和誠意打動了諸葛亮。願意輔佐劉備打天下,後來的出師表中也看的出諸葛亮的忠心。
第二凡事都不過三,華人講究的很。劉備的三次行動代表了華人的很講究。如果諸葛亮三次都不願見劉備,那麼諸葛亮好像不尊重劉備,最起碼人家是漢室後裔。
一個人有能耐,有頭腦能有安天下的本事,我想會擇明主而棲。劉備在書中也不那麼壞,對百姓好,又是漢室後裔。所以諸葛亮會選擇劉備。
這裡說三次劉備為什麼可以見到諸葛亮,現在咱們先說雙方的心理。先說說劉備這邊劉備為什麼會知道諸葛亮,這是由於徐庶的推薦。徐庶和諸葛亮是師兄弟,他們的師傅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在當時,這些都是牛人。司馬徽老先生不會出山幾個徒弟就把天下攪得亂七八糟。下來談談諸葛亮的心理。
諸葛亮自比管仲。也是希望遇到明君可以共同做出一件大事。就是在這種心理的趨使下,經過劉備多次的努力終於見到了曹操。
下面談一下三顧茅廬的故事。東漢末年,劉備很仰慕諸葛亮的才幹,想請他幫助自己統一國家。一天,三人來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們只好失望而歸。回到新野,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叫人立即備馬。到了草屋,書童說諸葛亮被人請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時間過得很快,劉備打算三訪孔明。三人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這時,諸葛亮在午睡,為了不打擾他,劉備恭敬地在臺階下等候。張飛見了,很生氣,想放火,但沒有。
孔明醒來,談論起國家大事.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便答應與劉備共圖大業。
有人會問諸葛亮會不會去曹操哪裡?不會的。下次有人問的時候再仔細回答。你知道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