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陸叔23
-
2 # 骨科醫生老牛
長期臥床感覺痛有2種原因
我是一名骨科醫生,見過很多老年人摔傷導致骨折。由於老人身體條件不允許、家屬懼怕手術風險以及其他原因,相當一部分老年骨折患者選擇了保守治療,臥床等待骨折自行癒合。正如題主所述,長期臥床的一部分老人確實存在感覺全是疼痛的情況。
長期臥床的老人感覺身體疼痛有以下兩種原因(除外骨折本身引起的疼痛):
1.廢用性骨質疏鬆
用進廢退,這個道理特別適合骨骼系統。長期臥床後,由於患者沒有下地行走,導致骨代謝減慢,短時間內骨內鈣流失嚴重。1周流失的骨量約等於正常活動老人1年的骨量流失,臥床3個月骨量丟失月1/5。骨質疏鬆本身可以引起嚴重的疼痛,多以持續痠痛,夜間痛加重等為主要特點。除了骨質疏鬆外,幾乎所有臥床老人都會出現肌肉萎縮。
適度的運動對於骨代謝非常重要,體育鍛煉可有效刺激骨骼生長和重建,因此,老年人骨折除非不能耐受手術,否則還是建議手術固定後,早期做功能鍛鍊,最大程度恢復肢體功能和骨的正常代謝。
2.血栓性靜脈炎
長期臥床可以引起血液迴圈障礙,血流減慢,加上老年人血管內皮損傷,靜脈瓣功能障礙等因素,特別容易靜脈血栓,可以引起區域性水腫和炎性疼痛。
對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需要高度重視,尤其是下肢深靜脈血栓,有時疼痛和腫脹並不嚴重,但是一旦脫落,隨著血流進入肺部,很容易形成肺栓塞,死亡率極高,是骨科嚴重的致死併發症。
針對以上的風險,骨科醫生們治療觀念得到的重大轉變,由原來的術後應用止血藥轉變為抗凝血治療,就是擔心血栓形成。
長期臥床危害多長期臥床,除了以上的臥床併發症,還有以下幾種危害:
1.墜積性肺炎
由於臥床的姿勢,肺部得不到有效舒張,功能迅速下降,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會侵犯肺臟,引發肺炎,醫生們稱之為墜積性肺炎。因此,醫生建議臥床患者有意識地自行鍛鍊肺功能,最簡單的方法是吹氣球、翻身拍背等。
2.泌尿系感染
臥床的老人飲水量下降(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觀因素),尿量減少,容易併發泌尿系感染,尤其是老年女性。預防的方法:多飲水、多排尿,注意個人衛生。
3.褥瘡
學名叫壓瘡,多見於長期臥床失能老人,沒有能力自行翻身,家屬缺乏護理知識,導致長期一種姿勢臥位,背部、臀部、髖部、腳後跟等部位長期受益,血液迴圈差,區域性面板和軟組織壞死,形成褥瘡,非常難癒合。建議家屬們學習必要的護理知識,勤翻身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手段。
回覆列表
老年人骨拆長時間臥床,由於血氣不足,肝腎虛,由於沒有能力轉則,正面臥後背和臀部受壓,氣血不通,不通則痛,傷後護理是關鍵,你應在醫師指導下每隔一段時間和他轉身,變換姿勢,同時應該儘早進行體能煅煉,鼓勵病者去練習腿部伸縮運動,腰部傷也是儘早練習自己側臥,在有人幫助下起身坐坐,這樣恢復會快很多的。同時可以煲些田七當歸雞肉湯喝,促進瘀血消散,有活血止痛的功效。接骨期間少喝豬骨湯,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