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華之武器堂
-
2 # 老槍1970
南斯拉夫是二戰結束後靠著鐵托巨大的個人魅力和巴爾幹半島各族人民在共同抗擊德國法西斯過程中結下的深厚情誼而組成的國家。巴爾幹半島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民族矛盾而成為歐洲的火藥桶,戰略地位重要。冷戰時期,鐵托高舉不結盟運動大旗,致力於發展國內經濟,改善民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贏得了國內外的普遍尊重!也成為美蘇極力拉攏的物件。從民族感情上來講,和俄羅斯同屬斯拉夫民族,就像兄弟一樣,天然親近。從二戰的貢獻來講,鐵托領導的游擊隊牽制了二十多萬德軍,自身也付出了重大犧牲,這也贏得了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好感。
-
3 # 大醫國士
首先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它是歐洲的火藥桶,一戰就與它有關。控制它可以控制地中海地區等。
另外美蘇爭霸,此消彼長,拉攏它有利於自己集團實力的增強。
美國和西方原來計劃是瓦解它,結果因為鐵托強有力的領導而沒能成功,所以只有拉攏。
鐵托從來不想聽命於斯大林,他對巴爾幹有自己的看法。
斯大林對德作戰時習慣“斯拉夫思想”的定式,戰後他並不掩飾,他這麼做首先是為了確立蘇聯在全世界的優勢。為了實現這一計劃,他不惜犧牲任何盟國的利益。
危機爆發後,蘇聯指責南斯拉夫是“特務組織”“法西斯-蓋世太保集團”等等。1949年12月月,《真理報》公開宣稱,帝國主義反動派僕從的可恥下場正等著鐵托叛徒集團。
當時,南斯拉夫一直擔心蘇聯會武力干涉,而西方則積極幫助南斯拉夫備戰。而南斯拉夫與蘇聯的緊張關係一直等到赫魯曉夫1955年5月訪問南斯拉夫才得以改善。
儘管接受援助,但南斯拉夫始終奉行不結盟政策。美國希望南斯拉夫的不結盟是站在西方一邊的不結盟,但鐵托表示中立主義並非意味著被動而是不支援任何一方。